- 博客(30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医科+AI!和鲸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数据挖掘课程实践教学落地
近两年,生物统计学更多地进入了公众视野。作为的前沿学科,伴随测序技术革新与人工智能算法突破,其发展前景也被十分看好。市场需求的背后是人才需求的爆发与人才培养的挑战。目前,生物统计学专业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全国仅有八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但在本科阶段系统学习统计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医学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而推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也成为医学院校加速 “新医科” 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将分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基于和鲸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
2025-07-03 17:23:55
749
原创 医学+AI教育实践!南医大探索数据挖掘人才培养,清华指导发布AI教育白皮书
今年4月,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表明将持续推动全方位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2025-07-02 14:18:39
660
原创 科学智能:全球顶尖学者共聚复旦,共探科研范式变革新引擎
1.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在题为《工程智能驱动学科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阐释了工程智能与科学智能的本质区别及其内在联系,并详细剖析了当前大模型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报告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趋势,全面探讨了7大科研领域、28个研究方向中近90个科学智能前沿问题的核心挑战与突破路径,旨在洞察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科学智能研究范式的变革,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科学洞见。“Science for AI”: 运用科学数据和原理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2025-06-26 11:49:03
1074
原创 7月1日19点,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全新升级!
全新升级的 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将知识库升级为 RAG 知识库、模型库升级为模型 repo、打造大模型应用编排工具,并接入 MinerU,助力千行百业科研业务升级,全方位适应大模型时代的团队科研!深度解析 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如何加速企业级 AI 生产力,从技术原理到实际应用场景,全方位揭秘平台的强大功能与价值。分享面向大模型的数据资源获取与处理技术:OpenDataLab 与 MinerU 的应用实践,解决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关键难题。模型切换、调试、部署复杂耗时。
2025-06-26 11:14:55
252
原创 医学+AI系列第二场|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课程创新与 AI 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全国高校于 2024 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标志着我国 “智慧教育元年” 的开启,而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改革路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能力评价标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AI 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挑战和冲击也未能被解决。2025年5月,智谱与和鲸联合牵头发布《AI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该白皮书从政策解读、现状分析到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技术底座、高校实践案例等,全景式呈现了 AI 融合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机遇与挑战。
2025-06-24 15:28:17
1009
原创 深耕科学智能,明珠湖会议探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定义从效率工具到范式引擎新图景
上海AI实验室认为,科学研究是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者的关系总和,当前科学智能AI4S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大多局限于提高对特定任务科学数据的理解与科学计算效率“工具的革命”,而科学智能AI4S的长期目标是打造能够带来科学范式转变的“革命的工具”——实现跨学科颠覆式创新涌现,提升对研究对象的理解(AI for Data)、提升研究工具能力(AI for Computation)、提升研究者原创能力(AI for Innovator)。科学智能AI4S 的发展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5-06-24 14:32:47
886
原创 DDE“深时数字地球计划”中的AI人才培养实践|清华指导AI通识教育白皮书
学员们亲自进行了矿物数据预处理和钒矿物的力导向网络图绘制等实践,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得到了直观的矿物数据特点,掌握了更加高效、有序、易实现的矿物科研方法。,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鲸社区牵头,异步社区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的《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召开发布会,从政策解读、现状分析到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技术底座、高校实践案例等,全景式呈现 AI 融合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机遇与挑战。同时,项目组广泛收集。
2025-06-23 16:23:26
691
原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明珠湖会议首开,解答AI前沿疑问,推进科学智能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探索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加速突破?如何凝练关键问题、孕育颠覆性创新?2025年6月13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周伯文在首届明珠湖会议(星河社区学术系列活动)的开场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社区的力量、提出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并重磅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3-5年发展的“AI前沿十问”。
2025-06-20 16:32:59
745
原创 医学+AI系列第一场|聚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产-教-研融合、以赛促学、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实践
随后,他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从海量文献阅读汲取灵感,到开展数据采集标注、完成模型复现,再到挖掘创新点并进行实践验证,最终完成论文撰写,实现从课程学习到科研成果产出的跨越。为此,和鲸提供了支持三类实训教学场景的实践平台,能够解决老师和学生们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实践需求。他表示,北中医曾历时5年,遴选考察了22个平台后与选择和鲸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综合实训平台对算法、数据、算力系统化管控,在实践教学、竞赛式教学、教研一体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与成果。
2025-06-20 15:43:11
644
原创 发扬数字人文!山东大学发布边疆大模型,清华指导AI通识教育白皮书
今年4月,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表明将持续推动全方位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2025-06-20 11:36:20
879
原创 赵宏 郭蕴 张健 | AI语境下“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
赵宏教授团队自 2023 年起与和鲸开展合作,面向大一新生开设《Python 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分析基础》系列课程,基于 “问题逻辑认知模式成果导向教育(POT-OBE)” 及 “5E(Excitation、Exploration、Enhancement、Execution、Evaluation)” 教学范式,让学生聚焦解决问题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2025-06-18 17:05:26
630
原创 医科+AI人才培养系列第二场 | 南医大副教授沈思鹏生物统计学课程演示
韩老师系统阐述了《深度学习及医学应用》课程建设的完整“路线图”,从课程建设背景出发,指出该课程以 AI 全生命周期理念为指引,从需求分析到数据采集、标注、训练、可视化及落地应用等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本次讲座将通过报告与教学场景实操演示两部分,结合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享在缺乏编程相关课程体系的支撑下,如何通过贯穿整堂课程的案例教学,让授课对象通过单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的技巧。同时,项目组广泛收集。
2025-06-18 11:48:10
583
原创 从科学智能到群体智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举办通用群体智能学术论坛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汇聚30余位顶尖学者,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群体智能的基础理论、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学者们指出,当前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是群体智能的规模化能力不足与自我进化机制薄弱,亟需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更大规模协作,实现理论与产业的双向驱动。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主办。上海AI实验室以多智能体协同实现智能涌现为核心路径,系统性构建原创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动多场景规模化应用。
2025-06-17 16:56:09
908
原创 立足数字人文,深化历史叙事|科学智能赋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2024年12月,山东大学同智谱、和鲸共同发布“边疆大模型暨综合智能体”,并签署“101 数智领航计划”,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变革,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为主”向“能力为先”转变。其底层接入外挂知识库的大语言模型,具备准确回答边疆历史文化问题的能力。,以前沿数字技术为边疆历史及更广范围的人文研究提供坚实新基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研究者与公众的创新应用,确保专业知识的高效、准确传播。,可以将专业知识“注入”大模型,使其成为研究者专属的、更懂行的智能助手,辅助文献研读、事实核查、乃至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2025-06-10 17:08:44
836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新进展!科学智能助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希望基于特定的大规模高质量地质数据,将通用大模型能力与地学知识、地学模型做融合,汇聚人工智能领域与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力量,灵活运用自身科学智能赋能科研的相关经验,助力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复杂科研问题。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致力于为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学者提供科研支持与助力。
2025-06-09 15:31:31
882
原创 从AI通识教育到医学+AI,北京中医药大学实现医工交叉、科教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塑造高等教育新生态、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 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启国家级战略布局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不断推进 AI 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今年4月,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表明将持续推动全方位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可以说,
2025-06-09 14:42:24
701
原创 AI for Science(AI4S)的现在与未来,科学智能如何赋能科学研究?
在传统的科研关系中,人类研究者通常是单一领域的专家,对研究工具具备一定知识,对研究对象采用单维或低维的数据表征。第三,一旦完成以上两步,目前,周教授带领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即根据AI生成的假设设计新的观测方案和工具,开展验证实验——这意味着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者三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赋能,良性螺旋式上升的迭代循环。周教授指出,科学家通常同时具备广博的通识能力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这种“通专融合”的能力正是优秀科学家的核心特质,这一理念也恰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2025-06-06 14:34:40
494
原创 科研创新困境与AI技术崛起,科学智能如何赋能科学研究?
和鲸科技深耕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十年,以推动 AI for Science 科研范式改革为使命,依托旗下数据科学协同平台 ModelWhale,开启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学科细分导致的 “信息孤岛” 困境 —— 当科学 “大厦” 被分割为无数独立的 “小房子”,研究者被困于单一领域的深井,跨学科融合的缺失便将使颠覆性创新愈发艰难。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如何系统性思考,进行顶层设计,面向Science与AI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是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话题。自2012年以来,arXiv平台上的。
2025-06-05 11:45:04
1084
原创 json 支持复杂结构预览、大模型服务部署体验优化|ModelWhale 版本更新
本次更新重点优化数据源、标注板块的体验,同时json文件支持配置预览样式、支持复用已有规划、知识库内支持添加IDE项目等功能更新,帮助用户提升使用体验。数据集的历史记录增加用户行为日志的记录项,包括:用户id、编辑操作(生成新版本、发布到门户、分享到社区)、操作日期。内置基于vllm的大模型部署指令,更快启动一个自己的大模型服务。若标注内容完全重叠,该标注内容的最终标签为用户最后一次标注的标签。用户申请项目/数据集的访问权限或者更高级权限时,支持填写申请理由。的用户可复用由自己创建或其他有协作权限的规划。
2025-06-04 16:08:15
376
原创 科学智能赋能空间科学研究(3):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化基座
通过构建统一的、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基础大模型,建立空间科学实验物理量、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间的语义关联,挖掘潜在关联关系,探索多模态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解的技术前沿,为科学实验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智能辅助决策等提供可计算的关于多模态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为面向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例如,基于大模型的空间生命实验对象实例分割算法,依赖海量领域数据的预训练,有望实现零样本或少样本的新实验数据分析的应用。
2025-06-04 10:56:19
882
原创 科学智能赋能空间科学研究(2):AI4S 范式下空间科学实验的核心挑战
模态之间的对齐在技术上存在很多困难,因为不同模态之间可能存在隐含关联与长距离的依赖关系,涉及模糊的分割,并且可能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关联性,需要处理不同模态之间的歧义,以精准匹配跨模态信息,并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损耗。空间科学实验开展过程中,针对特定研究领域的实验对象产生的实验数据,往往以不同的模态形式存在,如物理量参数、图像、视频等数据,这些数据都隐含了研究对象在空间特殊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的科学规律。多模态表征通过利用多模态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剔除模态间的冗余性,从而学习并提取不同模态数据的特征表示。
2025-05-30 14:51:40
563
原创 火速报名 | 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等你来战!
赛题聚焦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与预测,通过构建基于真实金融市场数据的任务场景,旨在推动前沿算法在实际复杂环境中的落地应用。报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跳转至比赛组织页面,参赛者可在该页面查看比赛组织的使用教程,以便熟悉后续比赛流程及平台操作。大赛旨在通过竞技的方式,提升人们对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算法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大数据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尝试创新大数据技术,推动大数据的产学研用。私聊邀请:在全部团队列表中,找到心仪队伍的队长,点击进入其个人页面,通过平台提供的私聊功能向该队长发送组队邀请信息。
2025-05-29 16:07:28
756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5)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海量的大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提高科研能力与效率,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为此,在工作坊第五期的课程中,和鲸请到了来自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后戚劲作为特邀导师,带领大家通过。
2025-05-27 11:39:54
283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4)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古往今来的大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提高科研能力与效率,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为此,在工作坊第四期的课程中,来自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李岸洲博士作为特邀导师,带领大家通过。
2025-05-27 11:20:57
419
原创 AI赋能教与学,南京财经大学刘培学老师讲述课程改革的完整路径
在 AI 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如何以创新理念推动教学实践转型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5月14日,和鲸举办了面向人文社科领域的AI赋能数字素养提升教学实践交流会,,围绕AI对教、学、研的系统性影响、AI工具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及实际教学实践经验展开分享。分享会上,刘老师系统阐述了 AI 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步骤跳跃、进程加速与能力拓展等变革,全面分析了教学场景中 AI 应用特征及不同课程属性下的适配策略,,并展望了 AI 在科研范式革新中的未来方向。
2025-05-26 17:02:31
980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3)
通过课程学习,学员们将能够掌握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在遥感和资源预测领域的运用方法,并举一反三,将其充分地应用到不同资源勘测实践中去,有效提高实践中的预测精度与效率,降低预测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致力于为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学者提供科研支持与助力。
2025-05-26 15:18:57
404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2)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地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实时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快速定位异常、精准把握地质成因,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按照一定的阈值,将地形划分为正地形和负地形,正地形是指地表的凸起、隆起和山丘等形态;
2025-05-26 14:42:10
500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1)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矿物数据深度挖掘,自动识别矿物特征关联。通过课程学习,学员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矿物数据,并利用矿物网络分析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弦图或曲线图,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处理矿物数据并生成矿物节点。
2025-05-23 14:17:28
474
原创 助力科学智能发展!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申请持续进行中!
驱动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AI4S)正逐渐改变科学研究的模式,然而学科之间的“烟囱式”发展模式,既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和重复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颠覆性成果涌现。同时,由于AI4S具有“极宏观拓展、极微观深入、极端条件迈进、极综合交叉”的特性,使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性突破,难以从现有组织模式中诞生——这类突破超出了单一团队的研究能力,需要依赖大规模研究、工程与系统协作,而早期价值又难以被商业风投支持——“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旨在解决这一难题。
2025-05-22 15:32:00
456
原创 共话科学智能!航遥中心于峻川老师分享LLM技术演进与AI+遥感实证研究
其次,学会编程是接触AI的基础。流程如下:采用逐步迭代的方式,先训练基础模型,以人工交互的方式对推理不佳数据进行修正,生成并积累新样本,再将新样本输入模型,促使模型与数据相互迭代。流程如下:在矿物表面取点,通过SAM模型提出该点所在目标,提取特征后运用类似 CLIP 的网络做特征匹配,在其他图片中自动识别出的相似特征,将相似特征集合做成新的数据集,再反馈至 SAM-Adapter 模型微调,完成识别。中,形成独特的一个平台多个终端的“1+N”应用模式,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建立不同的AI应用发布模式。
2025-05-20 17:08:01
570
原创 践行“科学智能”!和鲸打造 AI for Science 专属应用
本次工作坊依托 Deep-time.org 及 ModelWhale 平台,紧密围绕地学前沿问题,搭配开箱即用的云端分析环境与充足算力资源,让参与者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掌握用数据技能解决真实科研问题的 “金钥匙”。2025年1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正式启动“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致力于构建科学工作者与AI工作者携手共进、协同创新,锚定重大科学问题攻坚、关键技术突破、产业标杆打造三大目标,全力推动 AI for Science 在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落地,加速科研价值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5-19 16:21:08
691
原创 大模型辅助科研编程实录分享:效率飙升!“分分钟搞定”,智能体编排如何加速工作流
运行时却报错了,我直接把报错信息发给大模型,它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原来是Python的seaborn存在兼容性问题,按照大模型给出的修改说明,重新替换代码后,顺序变量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就顺利生成了。基本功能实现后,我会对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并进行封装,做成应用,这样公司其他同事,哪怕编程基础不太好,也能直接使用。现在我们先看数据读取,这些代码,如果大家不熟悉,也不用担心,通过和鲸社区已经配置好的代码片段就可以实现,不需要深入了解代码是如何编写的。同时,与大模型交流时,提示词至关重要。
2025-05-12 11:09:25
951
原创 “工作区”升级为“磁盘”、数据集统计概览优化|ModelWhale 版本更新
除了已支持的文件类型,新增支持预览.dat、.mat文件:.dat文件按纯文本形式预览、.mat文件按key+value形式预览。组织管理员可在组织管理中配置内容的元数据筛选字段,配置后即可在组织门户按指定字段筛选项目和模型服务。2. 打开历史项目、运行离线任务时,若成员已被团队移除,提示“当前钱包无权限”,不可运行任务。2. 右键菜单扩展:选中文本框后,右键可实现“拷贝”、“置顶”、“置底”、“删除”操作。支持在数据集的<文件>页编辑文件(夹),包括上传/新建、移动、删除文件(夹)等。
2025-05-09 15:13:43
745
原创 AI+高等教育,和鲸Heywhale上线从通识到“学科+AI”的解决方案2.0
五月初,和鲸科技正式推出全新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凭借十年深耕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鲸科技已与近三百所高校展开人才培养创新合作,近两年更全力配合高校推进人工智能融合高等教育行动。据悉,此次全新升级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2.0,,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5-09 14:42:09
511
原创 武汉同济医院大模型应用通识第2课聚焦提示词工程,和鲸助力开讲
当前,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作为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先行探索者,已在电子病历辅助书写、科研数据分析、合同自动化审核等关键场景完成试点部署。基于此,同济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办公室携手和鲸科技举办「同济医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旨在通过跨领域专家对话,通过跨领域专家对话解析创新路径,深度解析技术演进与医疗场景融合的创新路径。继 3 月 18 日首期课程聚焦医疗大模型核心价值后,4 月 18 日第二期课程由和鲸科技产品专家许以言主讲,以
2025-04-28 16:58:39
842
原创 四川气象数据智能体示范应用入围中国信通院“开源大模型+”案例
共评选出 52 个入围案例,其中包括:14 个精选案例,38 个优选案例,案例覆盖金融、政务、医疗、气象、通信、工业、教育、能源、交通等垂直应用侧行业,以及云计算、安全等信息技术服务供应侧行业。为解决上述难题,2024 年开始,气象数据中心携手和鲸科技,和鲸基于其实际需求,确定了如降水、温度、风向、能见度等不同类别的数据需求,并根据业务需求设定了问题的优先级。: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检索功能,智能体能够根据业务人员提供的关键词,快速匹配相关数据,并进行筛选和排序,提供精准的查询结果。
2025-04-23 14:42:35
535
原创 空间应用中心AI4S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通过构建统一的、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基础大模型,建立空间科学实验物理量、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间的语义关联,挖掘潜在关联关系,探索多模态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解的技术前沿,为科学实验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智能辅助决策等提供可计算的关于多模态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为面向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例如,基于大模型的空间生命实验对象实例分割算法,依赖海量领域数据的预训练,有望实现零样本或少样本的新实验数据分析的应用。
2025-04-21 17:02:50
982
原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DataLab&和鲸举办大模型赋能科研分享会
2025 年 4 月 12 日,和鲸社区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OpenDataLab 平台举办的大模型赋能科研分享会于上海市徐汇区成功举办。会议聚焦大模型技术在科研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系统解构大模型如何重塑从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到成果产出的科研闭环。
2025-04-16 16:32:48
859
原创 加速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以 AI 力量驱动医院科研管理效能提升
通过医院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同济医院实现了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从数据提取、模型产出、科研转化的全链路服务,为跨部门跨角色协同管理提供了工具支持,并融合了多规格算力,让医院综合服务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赋能”。研究型医院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构建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与临床科室、研究团队之间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相互促进的临床科研融合创新机制,不断研究攻克重大疾病、自主医学创新、科学成果转化,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这些模型经过部署后,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2025-04-11 11:38:00
1117
原创 沐曦与和鲸科技完成兼容性测试,国产GPU与国产AI开发平台的强强联合
此次与沐曦产品的兼容,不仅是底层算力资源与上层 AI 开发平台的深度耦合,双方更可通过国产化技术栈的自主可控优势,为用户在模型分布式训练加速、多模态数据处理优化、资源智能调度管理等核心场景中,提供 “算力-平台-应用” 全链路协同的可靠解决方案,有效降低技术迁移成本、消除生态适配风险。面向未来,和鲸科技将持续深化与沐曦等产业链伙伴的技术协同,以更开放的姿态,携手行业伙伴共绘人工智能发展新蓝图,为全球智能时代贡献中国方案。,并推出全新形态的产品矩阵,为科研机构、高校及各垂直领域提供更具场景适配性的解决方案。
2025-04-11 11:15:25
435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