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里住着一群善良的人,在下地学会直立行走之前,他们和猴子没有什么分别,当然即使下了地,他们和猴子还是很像:有首领、采果子吃。
首领老了,该选新的了,以往都是谁打赢了谁当首领,这次情况不同,族群里一位能人发现了火种,而且和以往山火留下的红炭不同,该火种方便保存、随需而用(比如打火石,当然火种也可以是取火方法,比如钻木取火),只要能捕获到小动物,大家就能吃上熟肉了,这在以前是只有等山火过后才能奢望的;另一位能人则是擅长捕鱼,河水里滑溜溜的东西,居然一捞一个,并且他还能用磨尖的长木棍刺中深处的游鱼,不少人很是佩服,尤其是在获得火种之后,烤鱼的诱惑很大,毕竟不是所有鱼都适合生着吃。
大家分歧很大,老首领也很为难,他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任,一来他是自己的儿子,能够延续自己的威望,二来他是族群里公认的打猎好手,能够保护族群,减少大型野兽对大家的伤害。该怎么办呢?姜还是老的辣,抽木条呗,火神、渔神、猎神各抽一根,抽得最长木条的作新首领,大家都非常认可老首领的主意,吵下去终究不是个事。于是在老首领的亲自主持下,他的儿子顺利成为下一任首领。
为了安抚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新首领提议,渔神带领一些族人捕鱼,丰富族群的食物来源,火神选择一些族人继续琢磨新的火种(打火石或钻木取火遇上雨天就不灵了)和火种利用方法(光烤着吃怎么行,煎炒烹炸煮焖炖熏都得要有),妇女儿童继续传统的采摘活动,而他自己则带领剩下的青壮年探索捕猎用具、发展狩猎事业。
从此,族群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食物的数量和种类丰富起来,有许多不同的果子、不同的鱼、不同的小动物,大家不再担心饿肚子,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之后,有人发现和冬天雪地里的动物尸体一样,放在较冷山洞里的食物不易腐烂,食物存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有人发现有些植物(比如麻)很适合用来遮盖身体保持体温,用利器加工贴合身体之后保温效果更加(虽然没有兽皮保暖),从此冻死的人少了;有人发现一些草和果子吃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助人(比如山楂),也可能害人(比如巴豆),还总结出一系列植物的食用效果,治好不少人的疾病,被大家尊为药神;还有人发现把一些草撮合在一起,能够形成比较结实耐磨的绳子,可以用在高处的树枝或岩石上,悬挂物品,肉干的制作更为方便,食物保存更进一步……在首领的安排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越来越多种类的劳动,族群所有人的劳动改善了所有人的生活(老人过去为族群做过巨大贡献,幼儿则是族群的将来)。
人少的时候,东西由首领分配,分配还算公平(当然他自己总是拣好的拿),大家倒也省事;可人多了,东西多了,都由首领分配,时间太长,首领累,大家等着、饿着也累,于是老首领(剧情需要,他还活着)联合几位长者提议,所有人只需将一半收获(必须是最好的)交给首领、供以后分配使用,另一半可自行处理,大家听了欢呼雀跃,等什么,开吃、庆贺!
于是人类经济史有了原始的社会分工、职业区别(劳动种类)、生产工具、生产方式(采果子可以用手摘、用棍打,也可以使劲摇树)和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