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有银行家帮忙,老汉之子融资顺利,生产规模迅速扩张,不仅建厂房、添设备,还设立研究所专门研制新式豆制品,豆腐干、豆腐乳、素鸡之类的产品层出不穷。开始几年,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豆厂效益的确很好,股息、债券利息没少给,老汉之子被冠以优秀企业家的称号,名声盛极一时。
可豆制品终究是豆制品,再好也不能取代鸡鸭鱼肉,其销量自然受人口数量限制。这年,豆厂的豆制品销售碰上瓶颈,不论销售员如何努力,销量总也上不去,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堪忧。老汉之子眼巴巴看着产品积压在仓库,心急如焚却没有办法。债券到期,利息如数发放之后,豆厂利润所剩不多,股票分红也就很少。分的钱少,股东们自然不乐意,纷纷减持豆厂股票,同一时间坊间又传出豆厂效益不景气、实际亏损严重的假消息(估计是竞争对手安排的),弄得豆厂股价急剧下跌。股价暴跌,进一步引起所有投资者恐慌,债券市场上的豆厂债券也随即暴跌,按照会计公式计算的豆厂资产迅速萎缩,银行消息灵通,立马介入冻结部分厂房和设备,以防豆厂贷款流失。老汉之子找到银行家,说明豆厂资产虽然缩水不少,还银行贷款还是没有问题的,希望他能帮忙解除资产冻结,以保证豆厂的正常生产。可不论老汉之子如何恳求,银行家也没有答应帮忙,只是站在一边表示同情、理解,诉说自己的难处:要遵守法律和公司规定。资产冻结,豆厂生产萎缩,大豆需求锐减,期货市场上大豆价格暴跌。
老汉之子不是最惨的,他的企业多少还能赚钱,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其他企业就没这种幸运了,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由于融资顺利,房地产企业扩张迅速,各地楼市升温,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因为借贷容易,许多人从银行借贷购置房产,一开始时大多是自住,可后来发现买房人多了,房价上升很快,便有不少人开始炒楼,甚至不惜向银行借贷,反正炒楼赚钱多而且容易;不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大量资本涌入楼市,推高房价,高启的房价、超高的利润不仅刺激房产商盲目扩张,还刺激一些效益不佳的生产性企业转而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者买地造楼,或者炒楼,弄得房地产市场是红火异常。不管是造楼还是炒楼,都得用大量的钱,哪里钱多且容易借呢——银行,借的人多了,银行纷纷上调贷款利率,可贷款利率和炒楼利润率相比实在不算什么,借贷者依旧人潮汹涌。银行家看着越来越多的房贷,心中狂喜,不但收入更多利息,他还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出售了,而且房贷风险也随之抛给他人,一本万利啊。
大约一年后,银行家突然发现企业贷款增长迅速,个人购房贷款却在迅速下降,他明白看来房价已经偏高,自住需求被抑制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发展,楼市可能很快就撑不住。他的欲望还没满足呢,不能就这么看着楼市崩溃,于是他动员投资公司的所有员工深入基层发展个人房贷,在承托楼市泡沫的同时,巩固自己的金融衍生品生产。完不成任务,就会被解雇,投资公司的员工只好想尽一切办法发展个人房贷,可楼价太高,买得起的人实在很少,怎么办——骗、忽悠、糊弄、造假,有知识有良心的人不好骗,只得从下层人士入手,于是许多没有房贷资格的人(比如乞丐、流浪汉)也顺利地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房供由投资公司垫付。
过了半年,投资公司的员工们撑不住了,乞丐、流浪汉都已住进高档公寓,实在没人可以发展,反正奖金已经拿了不少,大家索性闲起来,爱解雇不解雇。此时的银行家觉得比较满足,实在赚了很多,投资公司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既然大家都想休息度假,就成全大家吧。第二天,市场上传来消息,投资公司因经营不善,大幅裁员。投资公司裁员不算是大消息,只是让更多人对楼市产生些许忧虑,但一个投资公司经营不善不代表所有投资公司都不行,炒楼者依旧乐观。
又过半年,问题来了。房产商发现自己的楼房不论怎么忽悠也卖不动了,银行贷款可催得紧,且银行余钱也已不多,借贷不易,黑市借贷利息又太高,没办法,房产商只好纷纷降价促销。可房价实在太高,真正有需求的人买不起啊,怎么办——再降。房价真是坐上了过山车,一溜到底,可房价暴跌,有钱人却乐得持币观望(比如银行家),买东西当然是越便宜越好。房产商利润没有保证,股价暴跌,资产缩水,银行冻结资产,债券持有人担心资本回收不了,纷纷抛出房企债券,楼市极度恐慌。
房企的房子卖不出去,投资公司也爆出惊人消息——亏损严重(垫付房贷),乞丐、流浪汉们的房供自然是断了,银行呆账坏账比比皆是,不良资产率迅速上升。大豆期货、豆厂股票债券、房企的股票债券都跌得很惨,金融衍生品也是急剧贬值,直接向白纸看齐,投资、投机者亏损严重,其中就有不少房产商、银行、保险公司。这下好,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屋漏偏逢连夜雨,叹息吧,大志难酬的生产性企业家,破产吧,资不抵债的房产商,倒闭吧,无法正常运营的银行(储户取钱你总得给吧)和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总得付吧),愤怒哭泣吧,可怜的老百姓、穷人。
对于凄惨的现实和激烈的社会谴责,银行家表示万分无奈、非常遗憾,并在接受采访时作痛苦万分状,将责任推给了如神明一般的经济周期。暗地里,却躲在家里数钱、享乐,并惦记着自己的奖金。钱既然造出来就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有亏的人,就有赚的人。保险金管理者赚了,赚的是回扣、奖金;券商、评级机构赚了,赚的是交易费、服务费;流浪汉、乞丐赚了,赚的是难得的享受,虽然短暂;真正大赚特赚的,却只有果国的这位银行家、他的银行和银行大股东。这些赢家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到底给社会带来什么?投机者和掠夺者,混乱和衰退。
这场金融界风波只是开始,是第一阶段。骗局所造就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少量企业破产倒闭(比如房企),必然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金融产品上造成的资产损失,导致部分银行、保险公司运作困难进而倒闭,保险金亏损严重,又有部分劳动者失业,更严重的是因为保险金严重缩水而造成的消费萎缩(如果知道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都没了,你还敢乱花钱么);消费能力萎缩,不但导致信用卡透支增加、拖欠还款、银行呆账坏账增加,还导致产品销售衰退或停止,部分企业因此而资金周转不灵,不得不减产停产,企业陷于停止、瘫痪或干脆倒闭,进而又是一批工人失业……如果没有政府出手救助,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救助重要企业(尤其是吸纳就业多的),恶性循环下去,果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治安就很可能急剧衰退,一场社会动荡引起的浩劫在所难免。好在果国政府和议员们明白这一点,银行家也不希望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可是如何提振经济、增加就业和社会消费能力呢?
政府的钱可以开着印钞机花花地印,但印出来的钱不总是有效果的,时间拖得越长,印钞机的作用越小,为什么?失业的人越多,就意味着越多的人没有参与生产;破产的企业越多,就意味着生产的产品越少;消费能力萎缩同样刺激正常企业减少生产,如果是生产资料减产情况会好些,可如果是生活资料减产呢,就意味着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钱要买越来越少的商品,越来越多的不劳动者需要分享劳动成果——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简称为滞涨,如果果国政府不能解决就业和消费能力萎缩问题,不能恢复正常生产,果国经济便会长期处于滞涨期——危机的第二阶段。
投机者的欲望得以充分发挥而没有受到有效限制,只是果国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更深层次上,非生产性人口(指不生产对社会有益价值的劳动者或非劳动者)的急速膨胀,不仅白白耗费社会资源,还助涨了全社会的投机情绪,是物欲横流和贪婪成性毁了果国的良好经济。(高等经济危机,以非生产性人口过剩、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投机多元化、政府干预下的生产力阶段性停滞或衰退为主要特征,以生产力变革或社会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恢复结束,也可能伴有大量人口减少。如果将中等经济危机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高等经济危机则可以看作是非生产者,尤其是以金融投机者、腐败官僚为主的食利阶级,和社会生产者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