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微体渲染:原理、实现与应用
1. 可微渲染的必要性与方法
渲染可看作是从 3D 场景(如网格或点云)到 2D 图像的映射。若渲染具有可微性,就能通过在渲染图像和观察图像之间选择合适的成本函数,直接优化 3D 模型。PyTorch3D 库实现了使渲染可微的方法,还给出了将对象姿态估计表述为优化问题的具体示例,通过直接优化对象姿态,最小化渲染图像和观察图像之间的均方误差。
2. 体渲染概述
体渲染是一组用于生成离散 3D 数据 2D 视图的技术,其目标是渲染 3D 数据的 2D 投影,避免显式转换为几何表示(如网格)。体渲染常用于生成表面困难或易出错的情况,以及数据内容(而非仅几何和表面)很重要的场景,如脑扫描的数据可视化。
体渲染的基本过程如下:
1. 表示 3D 空间和对象 :使用体积(3D 规则网格节点)表示 3D 空间和对象,每个节点有密度和颜色特征两个属性,密度范围通常为 0 到 1,可理解为占用概率或不透明度。
2. 定义相机 :确定渲染过程中相机的观察视角。
3. 光线采样 :从相机投影中心发射光线穿过图像像素,并沿光线采样点,以确定像素的 RGB 值。
4. 体积采样 :由于光线采样点不一定落在体积节点上,需要使用插值方案将体积的密度和颜色转换到光线上的点。
5. 光线行进 :根据光线上的密度和颜色,计算每个像素的 RGB 值,模拟光线传播和反射过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