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FPA、GA、EDE与SBA算法的应用
1. 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人口增长,电力需求日益增加,而电力供应却面临挑战,导致需求侧管理(DSM)与供应侧管理(SSM)之间出现差距,进而形成较高的峰均比(PAR)。传统的电价方案,如分时电价(TOU)、实时电价(RTP)和临界峰电价(CPP)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网负荷、降低用户电费,但往往忽视了用户舒适度(UC)。可再生能源(RES)的使用可提高UC并协助SSM,但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因此,有效管理DSM中的电力消耗成为关键。
2. 相关模型与算法
2.1 能源消耗模型
考虑X个电器(X = (a1, a2, a3, a4, ……an))和T个时间段(T = (t1, t2, t3, t4……t120)),总能耗用E表示,单个电器能耗为Ea,按时间段计算则为Ea(t)。单个电器在所有时间段的总能耗数学表达式为:Ea1(t) = (Ea1t1, Ea1t2, Ea1t3, Ea1t4……Ea1t120),整体能源消耗方程为:
EnergyConsumption(x) = $\sum_{t=1}^{120}(\sum_{a=1}^{X}Ea(t))$
2.2 负载分类模型
将电器分为两类:可调度电器(ACA)和不可调度电器(MCA)。仅对ACA进行调度,因为MCA的运行取决于用户需求,难以调度。用x表示功率消耗,z表示功率额定值,y表示电器状态(0为关闭,1为开启),则任何特定电器的总功率消耗数学表达式为:
PowerConsumption(x) = $\sum_{t=1}^{120}(\sum_{a=1}^{X}z_{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