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青铜时代石冢中的打制石英研究
引言
在芬诺斯坎迪亚考古学中,青铜时代石冢遗址的石英打制现象仍研究较少。在瑞典,由于一些包含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墓葬的石冢遗址中发现了数十甚至数百公斤的沉积石英,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关注。不过,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沉积主要或仅发生在遗址的铁器时代使用阶段。然而,在瑞典和芬兰,仅测定为青铜时代的石冢中也发现了少量打制石英。
芬兰的情况很有趣,最显著的发现出现在受北欧青铜时代文化影响较小的地区,如波的尼亚湾地区和芬兰湖区。这些地区以及瑞典北部和芬兰南部海岸都有迹象表明,当地的石冢建造传统早于北欧青铜时代。因此,这些地区青铜时代石冢遗址的石英打制证据,能为该现象在更广泛的北欧范围内提供新视角。
本文将初步探讨芬兰青铜时代石英打制研究的潜力。现有证据零散,记录也不尽相同,因此重点关注芬兰湖区东南部Louhivesi湖周边的最新发掘成果,并结合之前五个在经证实或推测为青铜时代的石冢中发现大量石英的案例。在介绍这些实地考察结果之前,有必要先探讨青铜时代石英打制的解释相关问题。
打制石英作为石冢发现材料的可能性与挑战
本文的出发点是,青铜时代石冢遗址的打制石英本质上是与石英相关仪式活动的源材料。仪式被定义为“表演者进行的或多或少不变的正式行为和话语序列,且并非完全由表演者编码”。在考古背景的解释中,这一定义有助于关注形式和行为的重复性。对石英打制物质遗存的仪式解释,不必基于该行为特定的“意义”,而应基于可检测到的、表明存在一套正式化行为的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仪式行为的形式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
研究石英打制的可能仪式维度,需要认识到与该材料自然特性相关的某些特殊属性。石英作为一种粗粒火成岩,在全球几乎随处可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