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及其表示:从常识推理到符号逻辑
1. 常识与知识运用的思考
常识如何帮助人类有效应对新的、未曾预料的情况,这并非显而易见。我们将常识定义为利用日常知识来处理这些情况的能力,但“利用”抽象的想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仅仅是一种比喻,还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亦或是机器未来也能具备的能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知识的概念。
当我们初次思考知识时,往往会将其想象成一种对世界的总体印象。例如,对于家乡的了解,与其说是一系列零散的想法,更像是一种广泛而渗透的感觉,如同炖菜而非一堆单独的食材。而且,很多我们所知道的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尤其是程序性知识,如玩溜溜球或揉面团的技巧。当被问及“1969 年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现场是什么感觉”或“土星五号火箭的声音是怎样的”时,我们可能会束手无策,只能说“你得亲身经历才行”。这种词穷的情况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可能会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无法用言语表达。
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实际上,当我们说某些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时,通常只是说不容易做到。只要付出一些脑力,我们往往能够将知识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且会发现很多知识并非是模糊不清的一团,而是可以逐块进行阐述的。
以回答以下问题为例:
- 鳄鱼能参加障碍赛马吗?
- 石榴能放进洗衣篮里吗?
- 吃生日蛋糕前应该洗一下吗?
- 能从安大略省的萨德伯里开车到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吗?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我们没有直接的经验或他人告知的信息来给出答案。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依靠记忆,而是需要将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鳄鱼能参加障碍赛马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关于鳄鱼的知识(与障碍赛马无关)和关于障碍赛马的知识(与鳄鱼无关)结合起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