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与暴胀场范围:弦暴胀模型的探索
1. D3 - 膜在对称环面上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D3 - 膜在未卷曲且对称的六维环面上的例子。这里假设翘曲因子(h(y) = 1),并且六个圆具有相同的半径(L),且相互垂直。由于大的(\eta)参数,简单的D3/D3暴胀在这样的空间中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计算这个玩具模型中暴胀场的最大范围。
假设膜仅沿着一个圆分离,D3 - 膜在碰到反D3 - 膜之前能移动的最大距离(\Delta y = \pi L)。规范归一化的暴胀场(\phi)与(y)的关系为(\phi = \sqrt{T_3}y),所以(\Delta\phi = \sqrt{T_3}\pi L)。利用(V_w^6 = (2\pi L)^6),可以推导出:
(\left(\frac{\Delta\phi}{M_{Pl}}\right)_{max} = \frac{\sqrt{g_s l_s^2}}{2\sqrt{2}L^2})
其中,D3 - 膜的张力(T_3 = ((2\pi)^3 g_s l_s^4)^{-1}),弦长度(l_s = \sqrt{\alpha’})。若要使超引力近似有效,需要(L >> l_s)且(g_s << 1),这意味着以普朗克单位衡量的场范围很小,引力波振幅可忽略不计。
不过,这个结论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对角移动 :D3 - 膜可能沿对角方向移动而非仅沿一个圆移动,但这最多只会使场范围增大(\sqrt{6})倍。
- 多膜堆叠 :使用(n)个移动的D3 - 膜而非单个膜,将这些膜的集体坐标作为暴胀场,规范归一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