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片上光源的掺铒富硅氮化硅和硅酸铒材料研究
1. 传统材料用于片上光源的困境
在开发紧凑高效的片上光源时,基于二氧化硅(SiO₂)的材料,如富硅二氧化硅(SRSO),面临着一些根本性的难题:
- 铒(Er)溶解度低 :光发射通过铒离子的原子内 4f 跃迁实现,可产生的光量严格受限于光学活性 Er³⁺离子的数量。然而,在不发生团聚的情况下,能掺杂到二氧化硅中的光学活性 Er 浓度被限制在约 10²⁰ cm⁻³。考虑到 Er³⁺的发射截面为 10⁻²¹ - 10⁻²⁰ cm²,这使得任何基于 SiO₂的材料所能获得的最大增益最多只有几 dB/cm。要从这类材料中获得净增益,需要大型器件和/或高度先进的加工技术来减少寄生损耗。
- 折射率对比度低 :对于集成器件的稳定运行,所有光子器件都需要外部包层。但 SRSO 的折射率与 SiO₂非常接近(Δn ≤ 0.1),要获得 3 dB 的增益,需要宽度大于 1 μm 的波导、弯曲半径大于 100 μm,以及面积大于 10⁸ μm²的器件。这些尺寸对于独立的电信设备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电光集成来说则过大。
| 材料 | 铒溶解度(cm⁻³) | 最大增益(dB/cm) | 波导宽度(μm) | 弯曲半径(μm) | 面积(μm²) |
|---|---|---|---|---|---|
| SiO₂基材料 | ~10²⁰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