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公平、平等与多样性:理论与实践探索
在教育领域,公平、平等和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深刻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性。
教育情境中的公平与平等
- 平等的内涵 :平等通常与一视同仁的理念相关联,基于所有人平等的规范理想。冯·德·普福尔滕认为,平等作为一种规范理想,意味着在伦理上必须平等考虑每个人的利益。评估平等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平等对待,如资源分配或税收方面;二是社会中的平等,如个人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关系。然而,除了形式上的平等,实质方面即拥有实现这些主张的相同机会也很重要。例如,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孩子是否拥有自行车可能是接受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哲学家G.A. 科恩强调,仅仅拥有权利是不够的,还需考虑是否有机会行使这些权利。他区分了“缺乏自由”和“不自由”,如公民虽享有行动自由权,但因经济或其他限制无法行使。国家的责任不仅是保障公民权利,还应消除导致公民“不自由”的原因。法律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指出,保障权利不足以实现自主、充实的生活,关键是每个人必须培养一系列能力以行使权利。
- 公平的内涵 :公平要求公平竞争,容忍甚至可能要求不平等的结果。平等可以通过量化评估,如询问特定社会中有多少人能获得多少高需求商品。而公平则需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评估,包含对机会或商品分配的道德判断。公平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当奖励、惩罚和资源的分配与个人的投入或贡献成比例时,社会关系中就会出现公平。这里的“投入”指个人对自身成功或过程结果的贡献,如抱负或才能。然而,定义个人贡献并不容易,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什么算作个人的天赋,美德和恶习对评估这些因素有何影响等。通过比较不同个人的贡献和所享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