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物理层延迟的深度测量分析
1 5G物理层延迟的影响因素
1.1 调制与编码方案(MCS)的影响
用户设备(UE)会向基站(gNB)报告信道质量指示(CQI),gNB根据CQI确定调制方式(如QPSK、32QAM或64QAM)和编码率,这两者共同构成调制与编码方案(MCS)。较高的CQI通常会带来较高的MCS,意味着每个时隙能传输更多的信息位。但由于MAC层会对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进行复用,一个IP数据包可能会被分割成多个数据块,需要多个时隙才能完成传输,即使在理想信道条件下也会增加延迟。
1.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
5G采用混合ARQ机制,结合前向纠错(FEC)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ARQ)来纠正错误。当gNB或UE收到否定确认(NACK)时,MAC层负责重传数据块。在下行链路(DL)中,UE必须明确发送ACK或NACK;在上行链路(UL)中,gNB会隐式“NACK”损坏的数据,让UE重传。在信道条件较差时,传输的数据块容易损坏,需要重传,这会显著增加用户体验到的延迟。
1.3 连接状态下的不连续接收(CDRX)模式
4G和5G都支持UE的不连续接收(DRX)模式以管理功耗。在连接状态(CDRX)下,UE会经历活跃和睡眠周期以节省电量。只有在活跃时,UE才会搜索、接收或传输数据。如果应用会话的数据在UE睡眠时到达gNB,gNB必须等待UE的下一个活跃周期才能分配DL无线资源进行传输,从而进一步增加延迟。
1.4 移动性和切换
毫米波5G具有方向性,容易受到多种干扰因素影响,覆盖范围较短。UE的移动不仅会影响信道条件,还可能导致切换(HO),进一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