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实现与性能分析
1. 探测器计数率与效率计算
在模式 $a_1$ 和 $a_2$ 中,探测器 $i = 1, 2$ 的测量计数率 $N_i$ 由公式 $N_i = η_iτ_iN$ 给出,其中 $η_i$ 是探测器 $i$ 的探测效率,$τ_i$ 是从光源到探测器的透射率,$N$ 是光源产生的光子对的(未知)速率。测量的符合计数率 $N_c$ 为 $N_c = η_1η_2τ_1τ_2N$。由此可推导出探测器在模式 $a_1$ 和 $a_2$ 中的探测效率:
$η_1 = \frac{N_c}{τ_1N_2}$
$η_2 = \frac{N_c}{τ_2N_1}$
$N_c$、$N_1$ 和 $N_2$ 可在实验中直接得到,$τ_1$ 和 $τ_2$ 可通过改变探测器与光源的距离来推断,也可将其纳入检测设备的探测效率中。由于探测器 $a_1$ 的测量效率不依赖于探测器 $a_2$ 的效率,反之亦然,这是对 $η_1$ 和 $η_2$ 的“绝对测量”。同样,通过测量没有光源时的计数率可以确定绝对暗电流。
2. 常见光电探测器类型
最常见的光电探测器是光电倍增管(PMTs)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s),它们利用光电效应将光子转换为电子,随后用于电子放大过程。
- 光电倍增管(PMTs) :电子在真空管的光电阴极产生,然后向相对于光电阴极保持正电压的“打拿极”加速。当电子撞击打拿极时,其动能释放出更多电子,这些电子再向第二个打拿极加速,如此重复多次,直到大量电子撞击阳极,被检测为电流尖峰,即探测器的“点击”信号。
-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s) :入射光
光电探测器物理实现与性能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4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