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处理与连续变量量子计算解析
1. 量子计算中的错误控制与容错计算
在量子计算里,错误控制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有时即便量子门操作(如 cx 门)完美执行,一个错误也可能演变成两个错误。不过,若第二个错误出现在不同的量子比特且处于不同的编码空间,情况或许还能挽救。但我们必须谨慎,确保所实施的量子门不会使量子比特编码空间中的错误倍增。
事实上,部分量子门能够以可控错误倍增的方式构建。除了 Clifford 操作(H、S 和 cz),π/8 门也可如此构造。只要有合适的纠错码以及足够小的错误,并且 Clifford 操作加上 π/8 门能够以一定精度高效构建任意 n 量子比特酉算子,那么容错的“通用”可扩展量子计算就切实可行。
2. 连续变量量子计算基础
多数量子计算研究基于离散量子比特模型,不过利用“连续变量”进行有效计算也是可行的。在经典计算中,这类计算机被称作“模拟计算机”,其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连续变量量子计算由 Lloyd 和 Braunstein 提出。
类似于离散量子比特态 |0⟩ 和 |1⟩,我们能构建态 |x⟩x(x ∈ R),它们是具有连续谱的算子 ˆx(如位置算子)的本征态,被称为“qunats”。连续变量量子计算通过输入字符串 |x1, …, xN⟩x、由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H 导致的演化 exp(−iHt/ℏ) 以及输出态 |f1(x1, …, xN), …, fN(x1, …, xN)⟩x 来实现,计算结果通过测量可观测量 ˆxi 读出。
以 x1 和 x2 的加法为例,假设能创建酉变换 U⊕ = exp(−iH⊕t/ℏ),使得:
|x1, x2⟩x → U⊕|x1, x2⟩x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