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场修复控制逻辑的硬件修补技术实验评估
1. 信号选择与匹配器性能
在硬件修补实验中,采用了不同的信号选择方式。通过启发式算法自动选择了总共52位的RTL信号,该算法配置为返回所有控制秩非零且位宽小于16的信号。手动选择实现则对应特定实验中的所有信号。还有一种手动选择带ID的配置,它与手动选择类似,但额外包含10个信号用于监控流水线阶段MEM和WB中的目标寄存器。
对于所有变体的匹配器大小,都包含足够的条目以容纳最大的补丁,因此无需压缩。针对每个设计变体,为特定的9个bug开发了单独的补丁,并测量了每个信号的平均特异性。该指标通过特异性除以关键控制集中的信号数量来衡量,用于评估哪种方法在性能/面积权衡方面表现最佳。实验结果表明,手动选择变体在大多数bug上产生了最佳结果。手动选择带ID的解决方案特异性更好,但成本更高,其主要优势在于对r31 - forward问题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这得益于其对目标寄存器索引的跟踪。此外,自动选择算法表现也相当不错,且无需人工干预。
2. 状态匹配器的面积和时序开销
实现可现场修复控制逻辑(FRCL)解决方案需要添加关键控制匹配器逻辑,包括匹配器本身和恢复控制器,这会导致最终设计产生面积开销。以下是不同配置下的面积开销和传播延迟数据:
匹配器类型 | 匹配器面积(占基线设计面积百分比) | 匹配器传播延迟(n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