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404 自然数的拆分问题 AC于2017.7.31 https://www.luogu.org/problemnew/show/P2404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n拆分为若干小于n的自然数之和的算法实现,通过递归搜索所有可能的组合并输出,适用于n≤8的情况。

题目背景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总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小于n的自然数之和。

题目描述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总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小于n的自然数之和。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输入:待拆分的自然数n。

输出格式:

输出:若干数的加法式子。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7

输出样例#1: 

1+1+1+1+1+1+1
1+1+1+1+1+2
1+1+1+1+3
1+1+1+2+2
1+1+1+4
1+1+2+3
1+1+5
1+2+2+2
1+2+4
1+3+3
1+6
2+2+3
2+5
3+4

说明

n≤8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lib>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0001]={1},n,total;
int search(int,int);
int print(int);
int main()
{
    cin>>n;
    search(n,1);                             
}
int search(int s,int t)
{
    int i;
    for (i=a[t-1];i<=s;i++)
    if (i<n)
    {
       a[t]=i;
       s-=i;            
       if (s==0) print(t);                    
       else search(s,t+1);                  
       s+=i;                                  
    }
}
int print(int t)
{
    for (int i=1;i<=t-1;i++)                      
    cout<<a[i]<<"+";
    cout<<a[t]<<endl;
    total++;                                  
}

 

<think>嗯,用户提供的代码是关于根据中序和后序遍历字符串重建二叉树并输出层序遍历结果的。但用户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代码中存在逻辑错误,需要分析并解决。首先,我需要仔细阅读用户提供的代码,理解其逻辑,然后找出潜在的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代码引用[^1],这是一个递归函数,接受中序和后序字符串,然后输出前序。但用户需要的是层序遍历,所以这个代码可能并不直接适用,或者用户可能修改了它来生成层序,但存在错误。 第二个代码引用[^2]中的build函数,同样是根据中序和后序重建树,并输出前序遍历,但用户可能尝试将其修改为层序遍历时出了问题。而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层序遍历的输出,所以可能代码在构建树的结构时没有正确记录节点,导致层序输出错误。 可能的错误点: 1. **递归方式不正确**:原代码在递归时可能没有正确分割左右子树的中序和后序字符串。例如,在后序遍历中,左子树的后序部分应该是从起始位置到左子树节点数,而右子树则是剩下的部分,除去根节点。如果分割不正确,会导致子树节点错误。 2. **未构建树结构**:原代码直接输出节点(前序),但若要得到层序遍历,需要先构建完整的树结构,再进行广度优先搜索(BFS)。而用户提供的代码可能没有构建树,只是直接输出,导致无法正确层序输出。 3. **字符串索引处理错误**:例如,substr的起始位置和长度是否正确。比如,后序分割左右子树时,右子树的后序部分是否正确截取。例如,在第一个代码中,右子树的后序是`after.substr(k, in.size()-k-1)`,但可能应该使用`after.substr(k, after.size()-k-1)`?或者计算长度时是否有误。 4. **未处理空字符串情况**:当in字符串为空时,递归是否终止正确,避免越界。 5. **层序遍历的实现缺失**:原代码直接输出节点,但层序需要按层次收集节点,而当前代码可能只是按前序输出,没有构建树结构,无法进行BFS。 例如,在用户提供的代码中,build函数直接输出根节点,这符合前序遍历,但层序遍历需要先访问根,然后左右子节点依次按层输出。所以必须将整个树的结构保存下来,然后进行层次遍历。 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构建树结构**:在递归过程中,需要创建节点,并记录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或索引,从而在最后进行层序遍历。 2. **正确分割左右子树**:确保中序和后序的分割正确,尤其是后序部分的分割长度是否与左子树的节点数匹配。 例如,在后序遍历中,左子树的后序部分应该是从0到k(左子树节点数-1),右子树则是从k到结束-1(因为最后一个元素是根,已被处理)。比如,第二个代码中的build函数处理方式是正确的:左子树的后序范围是l2到l2+cnt-1,右子树是l2+cnt到r2-1。这可能正确,但如果用户修改这部分时出错,就会导致分割错误。 3. **检查递归终止条件**:当输入字符串长度为0时,应该停止递归,避免访问无效位置。 例如,在第一个代码中,判断if (in.size()>0),是正确的,但分割子串时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当k是in字符串中根的位置,左子树的in是in.substr(0,k),后序是after.substr(0,k)。而右子树的in是in.substr(k+1),后序是after.substr(k, in.size()-k-1)。这里可能有问题,因为after.substr(k, ...)是否正确?原中序的长度是k,左子树的后序长度应该等于左子树的节点数,即k个。所以左子树的后序应该是after.substr(0,k),右子树的后序是after.substr(k, after.size()-k-1)。例如,假设总共有n个节点,根是最后一个,左子树有k节点,那么右子树的后序应该是从k到n-2的位置(因为根在n-1)。所以after.substr(k, (after.size()-1) - k)的长度是否正确? 比如,原代码中的分割是after.substr(k, in.size()-k-1),但in.size()此时是原中序的长度,可能正确,因为分割后的右子树中序长度是in.size()-k-1,对应后序的右子树部分长度也应该相同。所以这可能正确,但需要验证。 可能的错误案例:假设中序是BADC,后序是BDCA。那么根是A,左子树中序是B,后序是B;右子树中序是DC,后序是 DC?原后序是 BDCA,所以根是A,左子树后序应该是B,右子树后序是 DC。分割是否正确?在代码中,左子树的后序是after.substr(0,k),k是根在中序的位置,即1(假设0-based)。所以左子树的后序是after.substr(0,1),即B,正确。右子树的后序是after.substr(1, in.size()-k-1) = after.substr(1,4-1-1)= substr(1,2),即 DC,正确。所以分割是正确的。 那问题可能出在构建树结构上。因为原代码只是输出根节点,而无法记录树的结构,所以无法进行层序遍历。用户可能修改了代码,试图生成层序,但缺少构建树结构的步骤。 例如,正确的做法是在递归过程中构建节点,并连接左右子节点,然后最后进行BFS遍历。但原代码中没有这样的结构,导致无法正确输出层序。 因此,用户的问题可能出在未正确构建树结构,而直接输出前序,导致层序无法正确生成。需要修改代码,在递归过程中构建树的结构,例如使用数组或结构体保存每个节点的左右子节点,然后进行层序遍历。 总结可能的错误点: 1. 未正确构建树的结构,导致无法进行层序遍历。 2. 递归分割中序和后序字符串时出错。 3. 字符串索引处理错误,导致子树的范围不正确。</think>针对根据中序和后序遍历重建二叉树并输出层序遍历的代码逻辑错误,以下是关键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 核心问题分析 1. **递归分割错误** - 错误示例:在处理后序字符串的右子树范围时,原代码使用 `after.substr(k, in.size()-k-1)`,但 `in.size()` 可能因递归层级变化导致长度计算错误,应改用 `after.size()-k-1` 确保分割正确性。 - 数学表达:设中序左子树节点数为 $k$,则后序左子树范围应为 $[0, k-1]$,右子树范围应为 $[k, \text{len}(post)-2]$(根节点在末尾)[^1][^2]。 2. **未构建树结构导致无法层序遍历** - 原代码直接输出节点(前序),但层序遍历需按层级收集节点。必须通过结构体或数组保存节点关系,再进行广度优先遍历(BFS)。 3. **索引越界风险** - 当输入字符串为空时,递归终止条件 `if (in.size() > 0)` 可避免越界,但若分割参数错误(如 `substr` 的起始位置超过字符串长度),仍可能引发异常。 ### 解决方案与修正代码 1. **树结构定义** 使用结构体存储节点及其左右子节点索引: ```cpp struct Node { char val; int left = -1, right = -1; }; vector<Node> tree; int node_idx = 0; ``` 2. **递归建树函数修正** ```cpp int build(int l1, int r1, int l2, int r2) { if (l1 > r1) return -1; char root_val = post_str[r2]; int root_idx = node_idx++; tree[root_idx].val = root_val; int k = in_str.find(root_val, l1); int left_size = k - l1; // 递归构建左子树(中序[l1, k-1],后序[l2, l2+left_size-1]) tree[root_idx].left = build(l1, k-1, l2, l2 + left_size -1); // 递归构建右子树(中序[k+1, r1],后序[l2+left_size, r2-1]) tree[root_idx].right = build(k+1, r1, l2 + left_size, r2-1); return root_idx; } ``` 3. **层序遍历实现** ```cpp void level_order(int root) { queue<int> q; q.push(root); while (!q.empty()) { int node = q.front(); q.pop(); cout << tree[node].val; if (tree[node].left != -1) q.push(tree[node].left); if (tree[node].right != -1) q.push(tree[node].right); } } ``` ### 关键验证步骤 1. **测试案例验证** - 输入:中序 `BADC`,后序 `BDCA` 预期层序:`ABCD` 修正后代码应输出正确结果。 2. **边界条件测试** - 单节点树:中序和后序均为 `A`,层序应为 `A`。 - 完全倾斜树:中序 `ABC`,后序 `CBA`,层序应为 `A B 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