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你一身傲骨怎能输
大家好,我是傲骨,一名热爱游戏开发的程序员,主要是游戏客户端研发方向。
我拥有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学士学位,并在游戏行业工作了超过10年,专注于使用Unity和C#进行游戏开发。我参与过多个独立游戏项目,从概念设计到发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会定期分享相关技术经验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已有的博客文章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更新与优化,我会尽量将每一篇文章写写满干货,让大家能阅读后有所收获,鉴于本人还在公司工作暂时不开启交流群,后期会逐渐开启交流群并且研发一些作品展示实战效果。对于一些购买我的技术专栏的表示感谢,感谢您的支持,一些专栏的文章会跟进公司项目实战经验不断的优化和更新,同时会替换掉烂文。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软件设计核心原则解析
本文介绍了软件设计的核心原则及其应用。设计原则包括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低耦合高内聚等,旨在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模块化通过功能分解降低复杂度;抽象简化系统设计,提升复用性;信息隐藏保护模块内部实现;低耦合高内聚则使模块间依赖最小化、内部功能紧密相关。文中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展示了这些原则的实践应用,并总结了各原则的作用和典型实现方式。这些设计准则共同构成了构建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基础。原创 2024-09-06 21:16:20 · 995 阅读 · 0 评论 -
需求建模:从理论到实战详解
需求建模是软件开发早期通过图形化或结构化的方式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用例建模(用例图)、数据建模(ER图)、业务流程建模(活动图)和状态建模(状态图)等。工具如StarUML、Visio和Axure可辅助建模。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需求建模可清晰展示参与者(教师、学生)、用例(录入/查询成绩)和数据关系(学生-课程-成绩)。有效的需求建模需与用户充分沟通,保持简洁可追踪,并结合多种方法全面表达需求。UML是主流标准,但也可灵活选用其他表达方式。原创 2024-09-05 20:00:36 · 1162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编写全指南
**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是软件开发的核心文档,用于完整描述系统功能、性能及约束等需求。**它作为开发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合同,明确开发目标,并为设计、测试、验收提供依据。SRS通常包括引言、总体描述、具体需求和附录等部分,需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可验证性等要求。常见标准如IEEE 830和GB/T 8567提供了SRS编写规范。写作时应与用户充分沟通,采用用例、流程图等方式辅助说明,并分层次描述需求优先级。示例展示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SRS简化模板,涵盖功能、性能及接口需求。原创 2024-09-06 20:45:41 · 1383 阅读 · 0 评论 -
领域驱动设计实战:高效在线教育平台开发
领域驱动设计实战:构建高效的在线教育平台 本文系统介绍了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在线教育平台中的应用。核心内容包括: DDD核心理念:以业务领域为中心,通过限界上下文划分复杂系统,实现业务与代码结构一致。 领域划分:在线教育平台分为课程管理、用户权限、订单支付等核心领域,各领域通过领域事件或API通信。 建模实战:以课程管理为例,设计聚合根(Course)、实体(Chapter)和值对象(Material),并定义课程发布等关键领域事件。 代码实现:展示领域模型(C#)、领域服务及分层架构,强调业务与技术解原创 2025-06-19 20:45:22 · 814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项目管理:一场完美派对的幕后秘籍
本文通过派对筹备的生动比喻,系统讲解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从项目计划(确定目标)、进度管理(甘特图与关键路径)、资源分配、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应对)、质量管理(保证与控制)到团队协作(分工与沟通),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日常场景,配以清晰表格对比。最后提供具体项目计划模板,包括任务分解、甘特图示例和关键路径分析,并推荐Excel等实用工具制作方法,帮助读者直观理解项目管理全流程。(149字)原创 2025-02-27 23:54:18 · 143 阅读 · 0 评论 -
汽车保养VS软件维护:本质竟如此相似
摘要: 软件维护是保障软件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可分为四种类型: 纠正性维护(修bug,如修刹车); 适应性维护(适应环境变化,如换轮胎); 完善性维护(优化功能,如升级音响); 预防性维护(防患未然,如定期保养)。 主要挑战包括: 代码难懂(如二手车无说明书); 文档缺失(维修无手册); 需求频繁变更(车主总提新要求)。 解决方案:加强代码注释、完善文档、灵活设计架构。原创 2025-02-27 23:49:58 · 46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生动形象讲解
内容说明生活比喻单元测试测试最小功能单元检查汽车零件集成测试测试模块组合组装汽车部件系统测试测试整个系统整车路测验收测试用户验收车主试驾黑盒测试不看内部,只看输入输出按遥控器按钮白盒测试看内部代码路径拆遥控器检查电路边界值分析测试边界输入电梯载重极限等价类划分选代表值测试试饮料口味错误推测法根据经验猜错点按容易卡住的按钮自动化测试机器自动执行测试智能检测仪单元测试框架帮助写测试的工具万能螺丝刀、瑞士军刀持续集成(CI)原创 2025-02-27 23:44:26 · 46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架构图:系统设计的“搭积木”指南
软件架构图是软件开发中的关键工具,类似于房屋的设计蓝图,用于展示系统的结构、模块及其相互关系。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如前端、后端、数据库)、它们之间的连接(如API调用、数据流)以及外部系统的交互。绘制架构图的步骤包括分层、模块划分、连接线绘制、外部系统标注、数据库和用户标识等。常见的架构图类型包括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部署架构和数据流架构。通过使用工具如ProcessOn或Draw.io,团队可以协作绘制、版本管理和分享架构图,确保系统设计的清晰性和一致性。掌握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原创 2025-05-15 01:15:16 · 944 阅读 · 0 评论 -
流程图:像画漫画一样轻松梳理复杂流程
流程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箭头表示流程、决策和分支的工具,类似于“故事漫画”。它通过基本元素(如开始/结束、操作步骤、判断/分支、箭头、输入/输出)清晰地展示每个动作和决策点。绘制流程图的步骤包括梳理流程、画出开头、按顺序绘制动作、处理判断分支、用箭头串联步骤,并最终画出结局。流程图的好处在于让复杂流程一目了然,便于团队沟通和优化。常用工具包括纸笔、在线工具(如ProcessOn、Draw.io)和办公软件(如PPT/Word)。通过具体案例(如用户注册流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场景。原创 2025-05-15 01:11:38 · 902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设计工具:设计师的“画图工具”
在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画图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可视化图纸,帮助设计师、开发者和团队成员更好地沟通与协作,减少误解和返工。常用的工具包括原型设计工具(如Figma、Axure)、流程图工具(如ProcessOn、Visio)、架构图工具(如PlantUML、PowerDesigner)、接口文档工具(如Swagger、Postman)和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这些工具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从需求确认到设计评审、开发联调,最终实现高效交付和文档沉淀。对于小团队和大型原创 2025-05-15 01:04:34 · 670 阅读 · 0 评论 -
代码重构:让软件“房子”越住越舒适
重构是在不改变软件外部行为的前提下,优化代码结构,使其更易读、易维护、易扩展的过程,类似于翻新房子。重构的原因包括代码老化、需求变化、技术升级以及提升可维护性和性能。常见的重构方式包括整理结构、更换老旧设施、优化布局、增加新功能的预留以及美化和清理。重构的步骤包括评估现状、制定计划、保障安全、逐步实施和验收优化。注意事项包括使用自动化测试、分阶段重构、明确重构目的和业务驱动。重构的实际操作流程包括识别“坏味道”、制定计划、建立安全网、小步快跑和持续反馈。常见重构手法有提炼函数、消除重复、引入设计模式、拆分大原创 2025-05-15 00:58:43 · 649 阅读 · 0 评论 -
打造高可维护性与高性能的网上书店系统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高可维护性和高性能的“网上书店”系统。通过模块化分层设计、接口与实现分离、良好的命名和注释、自动化测试以及文档共享等手段,确保系统易于扩展和修复。在性能方面,采用缓存设计、异步处理、数据库优化、限流与降级以及性能监控等技术,保证系统在高并发下的流畅体验。文章还通过实际场景举例,展示了系统在面对业务变更和高并发场景时的应对策略。最后,总结了可维护性与性能的平衡,强调了团队协作和自动化工具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原创 2025-05-15 00:54:50 · 1065 阅读 · 0 评论 -
打造软件“通风采光”:性能优化全攻略
性能优化在软件系统中至关重要,类似于房屋的通风和采光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系统效率。性能好的系统响应快、资源消耗低,而性能差的系统则容易出现卡顿和延迟。优化性能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还能节省资源成本、支持业务增长并减少故障风险。实现性能优化的方法包括合理的架构设计、高效的数据流动、资源合理分配、减少冗余和阻塞,以及局部优化与全局权衡。常见的技术手段有缓存机制、异步处理、批量处理、懒加载和并发与分布式技术。在进行性能优化时,需注意性能和可维护性的平衡,避免过度优化,并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改进。通过团队协原创 2025-05-15 00:51:02 · 1023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可维护性:软件工程的“修修补补”之道
软件设计中的可维护性类似于房屋设计的“方便修修补补”,旨在使系统在遇到bug、需求变更或性能优化时易于调整和扩展。实现高可维护性的关键策略包括高内聚低耦合、清晰的结构和命名、良好的注释和文档、单元测试和自动化测试、异常处理和日志记录,以及版本控制。这些策略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出错概率、延长系统寿命并提升团队效率。常见的误区包括忽视文档和测试、过度依赖个人记忆等。通过实际案例(如微服务架构、前端组件化)和设计模式(如单一职责原则、依赖注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软件的可维护性。原创 2025-05-15 00:48:23 · 990 阅读 · 0 评论 -
扩展性设计:软件开发的“扩建空间”之道
扩展性是指系统在设计时预留未来可能的变化和增长空间,以便能够方便地增加新功能或适应新需求,而无需大规模改动。其核心思想类似于盖房子时预留扩建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接口抽象、插件机制、配置驱动等方式,确保系统能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扩展性的好处包括节省成本、延长系统生命周期、支持创新等。然而,过度预留扩展空间可能导致复杂度和成本增加,因此需要在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之间找到平衡。实际应用中,扩展性常见于电商支付方式、前端UI组件、微服务架构等场景。通过合理设计,系统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原创 2025-03-02 23:29:56 · 138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复用:预制件思维提升开发效率
复用是软件开发中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策略,类似于建筑中使用预制件。通过提前设计和实现常用功能、模块、类、库、框架等,避免重复造轮子。复用的好处包括省时省力、质量可靠、标准统一和易于维护。常见的复用方式有函数/方法复用、类/对象复用、模块/组件复用、库/框架复用和服务复用。实现高效复用的诀窍包括标准化设计、高内聚低耦合、良好的文档和示例、版本管理和兼容性以及持续优化和维护。复用的实际案例包括登录模块、UI组件库、公共工具类和微服务。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度复用、了解依赖原理和及时更新。设计可复用的“预制件”应遵循原创 2025-03-02 23:30:52 · 106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分层:高楼大厦般的系统设计智慧
层次结构在软件设计中类似于大楼的楼层分工,每一层有明确的职责和功能。常见的三层架构包括表现层(UI层)、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表现层负责与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处理核心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打交道。分层结构的好处包括职责清晰、易于维护、灵活扩展和安全性高。通过明确的接口和权限控制,各层之间协作高效,避免越层访问和职责混乱。分层架构是现代软件设计的基础,适用于从单体应用到分布式系统的多种场景。原创 2025-03-02 23:31:22 · 115 阅读 · 0 评论 -
配置管理:让软件开发像大厨掌勺一样精准
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中的关键实践,类似于大厨管理厨房和菜谱,确保每次发布软件时使用正确的代码、库和配置文件,保持软件环境和功能的一致性。通过配置管理,可以防止代码、文档和环境混乱,确保软件的可追溯性、可回退性和环境一致性。配置管理包括配置项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状态管理,日常工作涉及登记新配置项、更新配置文件、审批变更、备份和恢复以及环境标准化。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包括版本控制工具(如Git)、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构建工具(如Maven)和持续集成平台(如Jenkins)。配置管理的好处包括提原创 2025-03-02 23:33:30 · 134 阅读 · 0 评论 -
版本管理:代码的时间机器与协作平台
版本管理是软件开发中的关键工具,类似于写作文时的存档本,它通过保存代码的“快照”来记录每次修改,方便回退、对比和协作。其核心功能包括保存历史、多人协作、分支管理和变更记录,确保团队成员可以独立工作而不互相干扰,同时保留每次修改的详细记录。常见的版本管理工具如Git和SVN,提供了提交、拉取、分支、合并、对比和回退等操作,使开发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版本管理不仅防止数据丢失,还支持创新尝试,是团队协作不可或缺的“时间机器”和“协作平台”。原创 2025-03-03 23:52:53 · 132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维护:让“老房子”焕发新生的艺术
软件维护是确保软件在发布后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过程,类似于房屋的定期维修和升级。它包括纠错性维护(修复bug)、适应性维护(适应新环境)、完善性维护(增加新功能)和预防性维护(预防潜在问题)。维护工作涉及日常巡查、修补、升级、加装、清理和备份等任务,虽然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多、文档不全、用户需求变化快等挑战,但也带来了成就感、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乐趣。通过使用版本控制工具、缺陷跟踪系统、自动化测试工具等,维护团队能够高效协作,确保软件的长期健康和用户满意度。软件维护不仅延长了软件的使用寿命,还提升了用户体验,降低了维原创 2025-03-03 23:54:02 · 87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全攻略:从盲盒到整车试驾
软件测试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比喻和适用场景。黑盒测试像开盲盒,关注输入输出;白盒测试如拆机达人,深入内部结构;灰盒测试则介于两者之间。手动测试如真人闯关,亲自体验;自动化测试如机器人闯关,高效重复。静态测试如看说明书找错字,不运行程序;动态测试则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探索性测试如自由探险,发现隐藏bug;回归测试如修完再检查,防止新问题。此外,还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冒烟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恢复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国际化本地化测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目原创 2025-03-03 23:54:36 · 105 阅读 · 0 评论 -
生动形象的介绍下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像是厨师试吃、鞋厂试穿、飞机风洞实验、房屋验收提前发现问题,保障质量,让用户用得安心!我们继续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深入聊聊软件测试的更多内容,包括测试的流程、常见类型、自动化测试,以及测试和开发的关系。原创 2025-03-03 23:55:39 · 114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方法:从盖房子到做菜的智慧套路
设计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有序步骤和策略,类似于“食谱”或“施工图”,帮助分解大目标为小任务并高效完成。通过盖房子、做菜和乐队演奏的比喻,设计方法可以分为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分而治之等类型。在软件开发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和敏捷开发等。这些方法让团队分工明确、流程顺畅,最终高效完成复杂任务。设计方法的本质是将复杂问题简化,将混乱变为有序,确保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原创 2025-03-03 23:56:17 · 132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设计:用盖房子的方式打造完美系统
软件设计可以类比为盖房子的过程,两者都强调规划与结构的重要性。首先,需求分析阶段类似于确定房子的功能需求,如房间数量和布局。接着,软件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分别对应房子的整体架构和具体房间布局。设计原则如单一职责、开闭原则等,确保每个模块或房间功能明确且易于扩展。设计模式则像盖房子的标准化工具,如工厂模式用于快速搭建,观察者模式用于实时响应。好的设计不仅能提高开发效率,还能降低维护成本,增强软件质量,促进团队协作。总之,软件设计如同盖房子的蓝图,决定了软件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原创 2025-03-03 23:58:53 · 146 阅读 · 0 评论 -
需求工程:盖房子前的深度沟通与科学设计
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类似于盖房子前的设计和规划。它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以及需求验证与管理。需求获取阶段需要与客户深入沟通,挖掘其真实需求;需求分析则将客户的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需求规格说明详细记录需求,形成明确的文档;最后的验证与管理阶段确保需求的正确实施和变更控制。需求工程中常见问题包括需求不明确、记录不完整、频繁变更和理解不一致。通过多问、多画、多确认,明确需求的优先级和变更流程,可以有效避免项目中的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原创 2025-03-03 23:59:23 · 119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顺流程,原型先体验;增量分阶段,螺旋控风险;敏捷快迭代,DevOps保全程。盖房有妙法,开发各不同!我们继续用“盖房子”的比喻,把软件开发模型讲得更细致、更生动,并补充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和选择建议。软件开发模型就像盖房子的不同方法,每种都有适合的场景和优缺点。选对方法,才能盖出“又快又好”的房子,也能开发出“高质量、易维护、用户满意”的软件!原创 2025-03-03 23:59:53 · 89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就像一栋房子从“无到有”再到“翻新、修缮、最后拆除”的全过程。它描述了一个软件从“诞生”到“退休”的每个阶段。需求聊清楚,图纸先画好;砌砖盖房子,验收不能少;钥匙交业主,保养常修补;老房终退役,生命周期跑!软件生命周期就像盖房子,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只有每个阶段都做好,才能让软件“住得舒服、用得长久、升级方便、退役无忧”!原创 2025-03-05 23:41:02 · 89 阅读 · 0 评论 -
从搭帐篷到盖房子:软件工程全解析
软件工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旨在通过计划、分工、标准和质量管理,确保软件项目的高质量、可维护性和高效率。类比于“盖房子”,软件工程强调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到维护的完整流程,而非“搭帐篷”式的随意开发。常见的开发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每种模型适用于不同需求的项目。软件工程的核心在于团队协作、工具使用和流程管理,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交付。通过软件工程,开发团队能够避免混乱,提升效率,最终交付稳定、可维护的软件产品。原创 2025-03-08 19:43:56 · 113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设计原则
遵循这些架构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创建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在实际开发中,团队应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上下文灵活应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通过良好的架构设计,团队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变化和挑战,确保软件系统的长期成功。当然,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些其他重要的架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这些原则来提升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架构设计原则为开发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创建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原创 2024-12-17 01:43:13 · 1225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为后续的开发、测试和维护奠定了基础。通过合理的架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接口和算法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性能。设计文档和评审过程则确保设计的质量和一致性。分层架构是一种有效的软件设计模式,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每一层的职责明确,层与层之间的交互清晰,使得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变得更加高效。在实际应用中,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灵活调整层次划分和实现方式。原创 2024-12-16 23:54:03 · 277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通过这个在线图书管理系统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输出,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通过合理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和维护,开发团队能够有效地管理项目,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软件质量。现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通过引入敏捷、DevOps 和持续交付等理念,解决了传统 SDLC 中存在的问题。它强调灵活性、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使团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原创 2024-12-16 23:52:57 · 805 阅读 · 0 评论 -
编码规范:像写故事一样写代码
这篇文章生动讲解了编码规范的四个关键点:命名规范、代码注释、代码风格和代码复用。通过生活比喻(如起名字、便利贴、排排版和分享蛋糕)让抽象概念更易理解。每个规范点都配有具体建议和代码示例,对比差和好的写法,强调统一风格、清晰表达和减少重复的重要性。最后用表格总结规范点与生活比喻的对应关系,帮助开发者记住并应用这些最佳实践。原创 2024-12-16 23:44:51 · 108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