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RFID及相关应用:原理、架构与实践
1. RFID技术基础
1.1 追踪技术的演变
在过去,追踪物品主要依靠人工肉眼观察或者激光扫描。随着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运而生,它为物品追踪带来了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1.2 RFID技术简介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它主要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后端系统组成。标签附着在物品上,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阅读器通过发射无线电波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取或写入标签中的数据;后端系统则负责处理和管理从阅读器接收到的数据。
1.3 技术矩阵导航
1.3.1 标签的构成
标签通常包含天线、芯片和存储器。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芯片负责处理信号和控制标签的操作,存储器则用于存储物品的信息。
1.3.2 有源与无源标签
- 有源标签 :自带电源,能够主动发射信号,通信距离较远,但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使用寿命有限。
- 无源标签 :没有内置电源,依靠阅读器发射的无线电波获取能量,成本较低、体积小、使用寿命长,但通信距离相对较短。
1.3.3 无源阅读器的工作原理
无源阅读器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激活附近的无源标签。标签接收到能量后,将存储的信息调制到反射信号中,阅读器接收到反射信号后进行解码,从而获取标签中的信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