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对话建模:理想合作、理性本质与全面沟通解析
1. 理想合作的要素
理想合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约束条件:
- 共同目标 :参与者有共同且自愿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范围广泛,从具体的任务相关目标(如“知道下一班公交车何时离开”)到旨在维护社会关系或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一般性闲聊目标。只要参与者在交流,至少有一个共同目标是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基础。若该目标消失,沟通也将终止。信息传递的概念较为宽泛,包括闲聊交流、建立和维护沟通联系。参与者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确定和协调对话的共同目标,这可能涉及闲聊交流的方面,如管理社会关系、开启和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 认知考量 :涉及参与者的感知和认知活动。参与者会根据自身意图、对伙伴的观察和了解、沟通情境以及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分析和评估对方的贡献。这体现了理性的认知层面,即参与者知道实现共同目标的合理方式,并能据此预测伙伴的反应,规划自己的行为。
- 伦理考量 :这是理论中关于理性合作讨论的主要贡献。它要求参与者以体贴和符合伦理的方式对待伙伴,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目标,还不能做任何阻碍对方作为理性、有动机的主体行动的事情。即使某些行为看似不合理,但从整体社会情境考虑,若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也可被视为理性行为。
- 信任 :参与者相互信任对方会遵循其他约束条件,除非有明确通知表明并非如此。为使合作顺利进行,参与者假设伙伴会遵循其他三个约束条件,若该假设不成立,伙伴必须告知对方。在人类 - 计算机交互,尤其是智能环境中的口语对话系统中,建立信任是一项挑战。因为交互设计要求从设计者的“全知”视角转变为沟通主体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