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系列:
SSD系列1——网络结构
SSD系列2——PriorBox
SSD系列3——损失计算
一、确定正、负样本标签
损失计算的第一步是对所有的PriorBox赋予正、负样本的标签,并确定对应的真实物体标签。
在SSD的PriorBox生成过程中,一共生成了8732个PriorBox坐标以及对应的类别、位置预测值,接下来就要为每一个PriorBox贴标签,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正样本和负样本,依据是通过预测值与真值之间的IoU值来判断:
- 在判断正、负样本时,IoU阈值设置为0.5,即一个PriorBox与所有真实框的最大IoU小于0.5时,判断该框为负样本。
- 判断对应关系时,将PriorBox与其拥有最大IoU的真实框作为其位置坐标。
- 与真实框有最大IoU的PriorBox,即使该IoU不是此PriorBox与所有真实框IoU中最大的IoU,也要将该Box对应到真实框上,这是为了保证真实框的Recall。
- 在预测边框位置时,SSD与Faster RCNN相同,都是预测相对于预测框的偏移量,因此在求得对应关系后,还需要进行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参考Faster RCNN系列2——RPN的真值与预测值概述

文章详细介绍了SSD(SingleShotMultiBoxDetector)在目标检测中的损失计算过程,包括如何确定正负样本标签,基于IoU的阈值策略,定位损失的计算采用smoothL1损失函数,以及难样本挖掘策略,确保训练过程中样本的平衡。同时,文章提到了类别损失是通过交叉熵损失函数来计算的,正负样本均参与其中。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