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与国际质量标准应用指南
1. 质量文化与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文化是一套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能影响组织成员的期望行为,是一种源自组织内部的主观行为。它能让人们相信自己工作的价值,带来思想自由的自信和满足感。质量文化的概念框架包含组织和心理两个组成部分。组织部分涉及任务、标准以及个人和服务单位的职责等结构特征;心理部分则涵盖理解、灵活性、参与度、希望和情感等方面。
质量管理是一个有效且集成的质量发展系统,它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旨在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完全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在教育机构中,质量管理是一个内外集成的过程。内部通过组织人员和管理的协调来实现,外部则通过关注学生等客户来达成。教育机构的内部文化目标是首先实现学生这一外部消费者的满意,其次是满足社区及其机构的需求,具体方式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知识。
2. 建立质量文化的策略
建立质量文化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其中最关键的包括:
- 制定实施策略 :需要考虑一系列问题,如谁会对变革过程产生影响、谁必须参与变革才能使其成功、谁反对和抵制这种转变、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可能存在哪些潜在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影响等。
- 强调道德层面的转变 :教育机构变革过程的支持者可以在特定阶段(如震惊、怀疑、认知、真相、接受、重建、理解和恢复)勾勒卓越文化并说服人们接受。
- 识别有影响力的人物 :找出教育机构中能显著影响变革进程的人物,并以合适的方式与他们个人打交道,激励和威慑他们,将变革的反对者转化为支持者。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6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