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主控制模式设计实验全解析
1. 初步介绍
在多旋翼飞行器的控制中,涉及到多种模式和控制逻辑。首先是悬停模式下期望位置和偏航角的生成原理。当四个控制杆(油门控制杆、俯仰控制杆、偏航控制杆和横滚控制杆)分别回到中点时,会记录对应的时间,分别记为 (t_{\psi_d})、(t_{z_d})、(t_{x_d})、(t_{y_d})。将此时的估计值保存为期望值,即:
(\psi_{d_{old}} = \hat{\psi}(t_{\psi_d}))
(p_{z_{d_{old}}} = \hat{p} z(t {z_d}))
(p_{x_{d_{old}}} = \hat{p} x(t {x_d}))
(p_{y_{d_{old}}} = \hat{p} y(t {y_d}))
同时,悬停模式开始控制多旋翼飞行器在 (p_d = p_{d_{old}}) 和 (\psi_d = \psi_{d_{old}}) 处悬停。悬停模式通常在高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电子罗盘都可用时使用。
1.1 RC 与 AC 之间的切换逻辑
在半自主控制(SAC)模式下,有一个闭环控制框图。基于此框图,讨论了 RC(遥控)和 AC(自动控制)之间的切换逻辑。
- 偏航命令切换逻辑 :在 SAC 中,总偏航命令为 (\psi_d = \psi_{d_{ac}} + \psi_{d_{rc}})。其中,(\psi_{d_{ac}}) 由自动驾驶中的 AC 产生,(\psi_{d_{rc}}) 表示来自 RC 发射器的命令。(\psi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