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和衡量可观测性成功的全面指南
1. 组织准备与文化分析
要成功实施可观测性,组织整体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包括重新确定目标优先级、引入新的标准和框架、创建新流程或调整现有流程,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或再培训等。
首先,分析组织文化,判断其属于宗族型、控制型、创造型还是竞争型。依据组织文化,评估可观测性带来的易于支持的益处。同时,思考组织是否为数据驱动型,以及是否拥有具备数据素养的人员来分析从各种数据源收集的数据。
此外,还需要一个治理模型来帮助制定可观测性的标准和框架。实现可观测性并非易事,它需要在组织的所有系统和服务中逐步设计和构建,以获取全面的益处。组织文化需要进行重大变革,才能达到理想的可观测性质量。高管在仔细分析现有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必须准备好投入时间和精力,并根据可观测性目标进行必要的组织变革。简单来说,仅仅购买一些可观测性工具和聘请几位工程师是远远不够的。
2. 探索可观测性成熟度级别
在开启任何多年期的转型之旅之前,组织需要确定要跨越和实现的目标与阶段。对于可观测性而言,使用成熟度级别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成熟度级别可以定义为应用程序及其相应团队在日常运营中,根据应用程序的关键性、架构、技术以及业务和运营要求需要展示的一组特征。
以下是不同成熟度级别的详细介绍:
2.1 初始级别
- 应用团队仅具备非常基础的通用监控能力。
- 服务通常能够正常运行,但当出现故障时,支持团队难以识别问题并恢复服务。
- 此级别成熟度的特点如下:
- 无可用的可观测性能力。
可观测性成功实现与衡量指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9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