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性基础:日志、指标、追踪与服务视图全解析
1. 日志管理
在进行可观测性设置时,日志的存储和处理能力需求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日志包含非常细致的信息,通常只需要在短期内保存这些日志,以确保它们在分析时仍然有效。例如,可以对超过 15 天的事件进行存档或删除。另外,也可以创建数据摘要或聚合数据,并将摘要保存更长时间。为了节省处理和存储成本,还可以在摄取数据之前对其进行过滤。
常见的日志管理工具包括 Splunk、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ELK)以及 Sumo Logic 等,它们能够处理不同格式的非结构化数据,对数据进行解析、清理,以便用户进行分析和搜索。
2. 指标数据
2.1 指标的定义与结构
指标是在特定上下文(维度)中衡量系统特定方面的数值。一个指标数据点由数值、指标名称和一些维度组成,并在一致的时间间隔内收集。
由于指标具有精确的格式和结构,存储和分析它们所需的资源相对较少。大多数现代系统能够生成指标,但许多遗留系统则无法做到。在规划可观测性时,需要确认应用程序是否有可用的指标。
2.2 指标数据的特点
- 信息丰富 :能够传达系统性能的大量信息,代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
- 易于关联 :不同指标之间可以轻松关联,便于分析。
- 存储周期长 :可以长期存储,还能按日或周进行汇总以节省存储空间。
- 查询方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8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