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
曾经有一个时期,学者们对各自所属心理学派都竭尽忠诚,各种思想冲突司空见惯。而现在一些早期的理论体系(如结构主义心理学)已经彻底消失,新的理论异军突起。同时,机能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学等也被观点更新颖、视野更开阔的理论体系所吸收。构成现代心理学体系的主要是生物学观点、心理学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等。
图1、有关行为的现代理论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试图通过生物学原理(如大脑功能、进化论和遗传学等)来解释人类行为。生物心理学家利用新科技探索大脑与思维、感觉、知觉及异常行为的关系,不断有激动人心的成果问世。他们与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家、生化学家等密切合作,共同创立了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更加广阔。至于进化心理学家,他们根据人类进化论和遗传理论来解释我们的行为。
心理学观点
按照心理学观点,行为是一个人心理作用的结果。像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一样,心理学观点强调客观观察的重要性,但它同时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探索心理作用对思想、行动、感觉的影响方式。近年来,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新方法对内隐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如思维、记忆、语言、知觉、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和创造力等,认知心理学的地位日益突出。可以说,这些对人类思维的新兴趣使得心理学又“重新占领了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演化为视野更广阔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尽管许多观点遭到挑战和批评,但心理动力学仍在继续研究人类受无意识心理活动支配的行为,并且力图用心理疗法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充实。
积极心理学: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都是人类行为中的消极方面,因为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需求极为迫切。但是,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自问:“对于人类的爱情、幸福、创造力、心身健康、自信和成就,我们到底了解多少?”而这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关注范畴,它研究人类的优点、美德和最佳行为。
社会文化观点
以多种视角审视人类行为。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意义上讲,情况确实如此。因此,现代心理学体系中的社会文化观点很强调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走到了一起。
文化的相对性:
在评估他人行为时,必须与其所属文化中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文化相对性对于我们诊断和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影响甚大。无论是进行诊断,还是在不同群体之间做比较时,都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使用狭隘的、不恰当的标准。
除了文化差异外,年龄、性别、宗教、残疾状况和性取向等都会对指导我们行为的各种社会规范产生影响。社会规范是定义不同团体中可接受和可预期的成员行为的准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习惯于把西方白人、中产阶级、男性的行为当成普世的标准。而要想透彻、有效地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学家必须知道人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了解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
今天,许多心理学家意识到,单靠一种观点是不可能全面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的。于是他们兼容并蓄,从各种各样的观点中汲取真知灼见,以求以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解析人类行为;
全文完结,整理不易,看不完记得收藏,最后希望点赞支持一下!
了解更多,请关注“心仪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