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分析与数字技术:量化与质性的交织
运动量化与算术的关联
在当今,自我追踪技术盛行,它将运动,如行走的步数等,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值。以行走为例,空间和时间被量化,行走被赋予精确的可测量长度,进而通过算法分析得出行走消耗的卡路里等数值。像Garmin 4设备能提供基于消耗卡路里数、爬楼层数、行进距离和运动强度分钟数等的定量数据;Vivosmart设备有自动重复计数器,还能与基于各种体育活动的数值图表软件应用同步。
从算术角度看,它作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系统,关注数字的属性和根据规则对数字符号进行操作。现象学学者Peter Woelert对Edmund Husserl算术哲学方法的研究,为理解量化和自我追踪技术提供了深刻见解。Husserl在《算术哲学》中提到“用于辅助、构建和引导思维过程的物质人工制品”,自我追踪技术可被视为这样的物质人工制品,它有助于我们将身体运动解释为有意义的活动。
Husserl区分了“真实和非真实的符号数字概念”。真实数字是通过对有意体验的具体对象进行枚举构成的,与可计数或聚合的有形事物相关,如棍棒、石头,范围从2到12,可用手指轻松计算;非真实数字则是代表数学概念的符号。例如,人类无需符号表示就能轻松精确掌握“4”这个基本数字概念,但对于“11,938”则不然。数字的符号表示发展与书写、标记和外部符号相关,这些数字标记具有物质属性,可被看见和读取,成为代表符号后还能根据数学运算规则进行操作。自我追踪设备显示的数值输出,如步数,并非与意义随意关联,而是被视为对身体活动和过程的准确呈现。然而,当定量数据被视为理解身体运动的唯一方式时,就会出现问题,同时Husserl的算术研究可能会在基于经验的知识和符号数字处理之间造成无益的划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