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串行链路均衡器与低功耗并行接口技术解析
1. 自适应均衡器原理与算法
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精确的信道特性往往无法预先得知,这使得预先设计的均衡器难以达到最优效果。例如,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信道长度可能不同,或者由于 PCB 制造工艺的差异,信道的损耗特性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均衡器的系数需要进行自适应设置。
1.1 自适应均衡器概念
自适应均衡器的概念框图展示了其工作原理,其中均衡器可以是离散时间 FIR、连续时间 FIR 或连续时间模拟均衡器。自适应引擎通过测量均衡器的性能,自动调整系数,以提高整体性能。
1.2 常用自适应算法
有多种算法可用于自适应均衡器的调整,其中最适合紧凑硬件实现的是最小均方(LMS)和迫零(ZF)算法及其变体。
- LMS 算法 :该算法基于最小化均方误差来优化滤波器系数。系数更新方程如下:
[C(k + 1, n) = c(k, n) + \mu \cdot e_k \cdot x_{k - n} \quad \text{for } n = 0 \cdots N]
其中,(c(k + 1, n)) 表示在第 ((k + 1)) 次更新时,具有 (N) 个抽头的第 (n) 个滤波器系数;(\mu) 是更新步长;(e_k = y_k - d_k) 是均衡器输出的误差,(d_k) 是传输比特的最佳估计,(x_k) 是信道输出。由于该方程需要模拟乘法器((e_k) 和 (x_k) 本质上是模拟量),使得硬件实现较为困难。
- 符号 - 符号 LMS 算法 :为了克服 LMS 算法硬件实现的困难,提出
高速串行链路均衡器与低功耗接口技术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