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理论的前沿动态与脑科学计算机模拟
1. 脑科学研究新趋势与计算机模拟的作用
近年来,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显著增加。这一趋势既得益于生物学在分子和微观层面的广泛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的推动。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脑等同于电子计算机,脑科学研究者早已认识到大脑皮层与传统计算硬件存在巨大差异。但计算机在脑科学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模拟那些难以通过实验监测、甚至无法用理论分析处理的过程。
2. 神经网络理论关注焦点:突触连接的修改
在神经网络理论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网络如何修改其突触连接。人们普遍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之中,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与认知行为密切相关。十多年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相对较少,而Teuvo Kohonen是较早倡导这一观点的人之一。此前,Pribram、Grossberg、Longuet - Higgins和Anderson等人在分布式记忆方面开展了一些早期研究。
当考虑神经网络时,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神经元的瞬时行为,如单个脉冲;二是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调整。这促使了许多基于Hopfield模型的相关研究,许多人致力于神经网络的松弛模型研究。但我们更关注神经网络的长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被视为一种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松弛过程。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如果能为不同连接赋予合适的突触强度,就能构建一个虽不能像人类一样行走和说话,但能展现出有趣功能的“机器”,Kohonen已展示了一些相关的有趣例子。然而,我们很快遇到了一个根本问题:假设我们能构建一个存储记忆的网络,但这需要调整大量的突触连接。显然,仅靠基因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所以必然存在某种规则来控制突触强度的变化。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9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