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预期行为:概念、理论与应用
1. 预期行为的基本概念
预期行为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种“智能”过程中的概念。任何“智能”过程,因其存在本身就预示着它在未来会良好运行,这体现了一种隐含的预期行为。与之相对的是显式预期行为,它会将当前明确的未来知识融入到某些行为过程中。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预期行为,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蛇和狗在捕猎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异。蛇无法预测猎物的未来移动,当猎物消失后,它虽会继续搜索,但只会在最后感知到猎物的位置寻找。而狗在追捕野兔时,即使野兔暂时消失,它也能通过预判野兔的未来位置继续追捕,这表明狗运用了某种预测模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2. 预期行为的研究视角
预期行为的研究涵盖多个视角,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 哲学思考 :预期行为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内容。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里格勒强调了预期在认知能力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无意识过程在预期能力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他通过对利贝特“准备电位”及其对自由意志影响的哲学争议的详细阐述,得出显式预期不能等同于有意识主体实际感受到的预期,且预期只能在主体无法触及的层面“引导”未来认知过程的结论。纳丁则认为,猜测、期望、预测和规划与预期有所不同,预期行为应与反应行为结合考虑,并且由于预期不能简化为确定性序列,虽然可以改进预测,但无法根据过去和现在准确预测未来。
- 从认知心理到认知系统 :了解预期行为的含义和存在原因后,我们关注其在何时何地有用,即哪些环境特性会产生有益的预期行为。心理学研究揭示了预期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并通过实验评估了其在动物和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霍夫曼强调了预期对行为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