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下自主航行器(AUV)定位与跟踪技术解析

水下自主航行器(AUV)定位与跟踪技术解析

1. 水下通信与AUV研究挑战

在水下环境中,无线电波和光波会被强烈吸收,传播距离极短。与之相比,声波能够在超过100米的距离上传输信号,因此,水下声学通信成为了AUV最有效的通信方式。然而,与陆地车辆相比,水下声学通信的弱通信特性以及AUV的模型不确定性,使得AUV的定位、跟踪和编队任务极具挑战性。

  • 异步时钟 :水下声波的传播延迟(约1500米/秒)比无线电波(约3×10⁸米/秒)高出五个数量级。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下不可用。由于传播延迟长且没有GPS,AUV的时钟总是异步的,即受到未知的时间偏差和偏移的影响。因此,基于时钟同步的距离估计策略对AUV无效。
  • 分层效应 :水介质是不均匀的,声波的传播延迟在不同深度层会有所变化,这就是分层效应。忽视分层效应会增加测距偏差,从而降低AUV的定位精度。
  • 节点移动性 :与陆地物联网中的静态节点不同,AUV会因水流和自身动力自主移动。这导致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往返传播延迟不相等,难以估计AUV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实际相对距离。
  • 能量约束 :水下节点(包括传感器节点和AUV)通常由电池供电,补充电池很困难。而且,水下通信的能量消耗比陆地环境高得多。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来延长能量,但会占用额外空间,显著增加AUV或传感器节点的成本。
  • 模型不确定性 :AUV通常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运行,其运动受到潮汐、水流等外部干扰的强烈
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MRAS)+模数最优法整定电流环和对称最优法整定速度环的无感算法(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无感算法,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MRAS)实现转速和磁链的在线估计,省去机械传感,提升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双闭环结构,其中电流环通过模数最优法进行PI参数整定,以获得快速响应和良好稳定性;速度环则采用对称最优法进行调节设计,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整个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中完成建模仿真,验证了其在无位置传感条件下仍能实现高性能调速的可行性。; 适合人群: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运动控制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无速度传感电机控制技术,特别是MRAS在转速辨识中的应用;②掌握模数最优法对称最优法在电流环和速度环PI参数整定中的设计流程工程实践;③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复现先进控制算法,服务于教学实验、科研项目或工业原型开发。;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Simulink模型同步学习,重点关注MRAS观测的构建原理、PI参数整定的理论推导仿真验证环节,同时可进一步拓展至参数鲁棒性分析实际硬件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