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被动定位技术解析
在水下航行领域,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正逐渐崭露头角。如今,小型且经济实惠的水下航行器——微型AUV已成为现实。不过,现有的AUV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位置不确定性、有限且嘈杂的通信以及有限的自主运行时间等。本文聚焦于AUV的水下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被动定位的替代方案,即不依赖额外声源,仅利用AUV自身发出的声音来确定其位置,这在军事和国防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 AUV定位基础
- 声学信号优势 :声学信号在水下定位中具有独特优势。在20°C的水中,声速约为1480m/s,且低频下声功率的吸收较小,使得水成为声波的良好导体。声音在水中传播时,其强度会随距离呈指数衰减。基于这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三边测量技术来确定水下声源的位置。
- 常见三边测量技术
-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通过测量已知位置水听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由于信号强度会随传播距离衰减,因此可以将每个声源的距离建模为接收强度的函数。但该技术受多径干扰、路径损耗、多普勒失真等因素影响,难以精确建模。在被动定位中,AUV发出的声音强度不稳定,需要更多水听器来求解线性方程组。不过,它的优点是不需要AUV和音频接收器之间进行时间同步。
- ToA(到达时间) :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即声音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必须精确一致,因此在本文的被动定位方案中不考虑该技术。
- TDoA(到达时间差) :通过测量每对接收信号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