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微服务架构:优势、挑战与模式
1.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微服务架构允许应用程序利用不同规模的服务器。不同的微服务对资源的需求各异,有的可能需要更多的 CPU 而非内存,有的则需要更强的内存处理能力,还有的仅需足够的 CPU 和内存来处理大量 I/O 需求。
此外,与单体应用不同,微服务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例如,若单体应用运行在 .NET Framework 上,微服务可以用其他语言编写。如果这些语言能在 Linux 上运行,还能因操作系统许可证成本的降低而节省开支。
2. 故障隔离
故障隔离是指在处理故障时,避免整个系统崩溃。在单体应用中,一旦实例出现故障,所有服务都会受到影响。而微服务架构则不同,即使某个微服务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系统。
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 编码或数据问题
- 极端的 CPU 和内存利用率
- 网络问题
- 服务器硬件故障
- 下游系统故障
微服务架构通过逻辑分组的方式实现故障隔离。每个分组包含与特定业务功能相关的服务和依赖系统,不同分组之间相互独立。如果一个分组出现故障,其影响不会扩散到其他分组。
微服务具有短暂性,它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 CPU 或内存使用超过阈值而死亡,需要重新启动。Kubernetes 等编排器会在这种情况下“驱逐”包含微服务实例的 Pod,以保护服务器或节点。
由于微服务可能会出现故障或不可用的情况,因此在调用微服务时,必须制定重试策略。例如,可以使用 Polly 库来实现断路器模式和重试策略,当调用微服务失败多次时,调用代码可以通过逐步增加等待时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