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性:语言与逻辑中的复杂现象
在语言和逻辑的研究领域,偏性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语法形式、知识结构、规则遵循以及自我指涉等多个方面,对理论和计算语言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偏性的来源
- 语法形式
- 类别错误 :以“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为例,这是一个语法正确但无意义的句子。问题在于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组合不符合“选择规则”,可能导致真值赋值的暂停或缺乏意义。
- 索引词和限定描述 :像“she loves her children”在一群小学生母亲中说出时,“she”不能明确指向唯一对象;限定描述“the woman with the outrageous hat”在某些场景下也可能无法准确指称,甚至可能根本无指称对象。
- 预设 :例如“Mary loves her children”这句话预设了“Mary有孩子”。如果Mary没有孩子,就难以给该语句赋予真值。而且对语句的否定不一定意味着对预设的否定。
- 知识结构
- 模型 :传统的模型,如内涵逻辑中的“可能世界”,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能将个体划分为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的两类。但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看,一个“模型”可以尝试捕捉其在特定话语情境中的视角,此时语句可能不被事实支持或拒绝,体现出偏性。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