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潜意识:符号、语言与通信的深度探索
1. 网络语言中的“o”与修辞意义
在网络交流中,“o”这个字符有着丰富的含义。在诸如“ROTFL”“OMG LOL”“TTYL LOL”等表达里,“o”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语义。“OMG LOL”里的“o”代表“oh my god”,而“TTYL LOL”里的“o”所在的语境可能让人将“l”解读为“love”或“laughter” 。“LOLZ”中的“o”,若新手将其解读为“lots of love”就显得外行。“I/O”中的“o”表示输出,与输入、内摄以及表达的“我”相对。弗洛伊德提出的“fort/da”中的“o”,“fort”代表着超越自我边界的过度冲动。网络性爱语境里的“o”或“oooo”,可被解读为愉悦的巅峰、呻吟与高潮、消散与倦怠,也可能只是手指在键盘上的重压。当“o”与冒号和破折号组合,就形成了表情符号,但难以确切判断其代表的情感,是惊讶还是哈欠呢?每个表情符号都是一个化身,是他人的“o”,有大有小。
此外,“o”还存在于修辞格“呼语”中,如“O death where is thy sting”“O my friends there is no friend”,言语指向想象中的人、抽象的品质或不在场的他人。排版中的撇号(ASCII字符39),用于引号或界定字符串常量,它也是表达言语本身的字符,有时还可作为尖音符或声门塞音。
2. 艾伦·桑德海姆的代码诗创作
艾伦·桑德海姆的一段短文起始于“一篇充满歇斯底里政治色彩的散文诗”,开篇第一句是“I slaughtered hundreds, I can’t believe it now, war is hell”,结尾是“I can’t speak it 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