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编程基础与应用场景详解
1 区块链编程基础
1.1 网络标识符与智能合约部署
网络标识符用于识别区块链节点网络。例如,网络 ID #1 是以太坊主公共网络,网络 ID #4 是名为 Rinkeby 的公共网络(https://www.rinkeby.io)。在网络上部署智能合约时,需要使用其标识符指定网络。同一网络的参与者将共享一个统一的分布式账本,用于记录他们的交易细节。
智能合约部署在沙盒环境中,如区块链节点托管的虚拟机(VM)。智能合约的语法类似于面向对象(OO)语言中的类,包含数据、函数以及函数执行规则。调用智能合约函数会生成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交易。若验证和确认规则失败,函数调用将被撤销;若执行成功,生成的交易将广播到网络进行记录。
1.2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
1.2.1 交易、区块与区块链
应用程序发起交易和智能合约代码的执行。例如,账户间简单的加密货币转移会生成“发送”交易。生成的交易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然后收集并记录在分布式不可变账本中。以下是发起两种交易的函数调用伪代码示例:
/Tx1: */ web3.eth.sendTransaction(fromAccount, toAccount, value);
/Tx2: */ transferOwnership(newOwner);
function transferOwnership onlyByOwner (account newOwner)..
一组交易构成一个区块,一组区块构成区块链,过程如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