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总统大选:社交网络与 YouTube 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1. 2008 年大选:社交网络的崛起
2008 年总统大选标志着竞选方式的重大转变,候选人尤其是奥巴马巧妙利用社交网络和 YouTube 开展竞选活动。这场选举被一些人称为“Facebook 选举”,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竞选模式被在线社交网络的草根动态所取代。奥巴马凭借在 Facebook 上的大量用户优势,动员了大量志愿者,并通过众多小额个人捐赠者筹集了巨额竞选资金。YouTube 则为候选人直接向选民传达信息提供了平台,也让公民能够制作视频并参与竞选讨论。
2. 社交网络与政治参与
多数关于社交网络的研究聚焦于用户特征和使用动机,对其对用户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关注较少。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用户在政治兴趣、竞选兴趣和政治效能感等方面得分较高,但总体而言,社交网络使用与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关联并不强烈。不过,专门针对社交网络政治用途的研究显示,其对政治态度和行为有更大影响。例如,政治在线社交网络的使用能增加投票的感知利益,以及与投票回报相关的变量。
一般社交网络用户依赖这些平台对政治参与的提升作用不大,但可能会增加公民参与度。而对于已经对竞选感兴趣的人来说,依赖社交网络可能会增加他们寻求政治信息的可能性。
3. YouTube 与政治参与
YouTube 与其他社交网络有诸多不同。它专注于视频分享,而其他社交网络更侧重于建立和维护用户关系。此外,用户无需创建 YouTube 账户即可访问和分享内容,这使得其内容能触及更广泛的在线受众。而且,YouTube 上的内容更易让用户接触到异质的在线网络,接触异质讨论网络与政治参与和政治知识的增加相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