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医学图像分析中的模板估计与贝叶斯多视图流形学习

医学图像分析中的模板估计与贝叶斯多视图流形学习

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模板估计和流形学习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模板估计有助于构建标准的解剖结构模型,而流形学习则能处理多模态数据,挖掘数据中的潜在结构。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的统计模型和方法。

3D 脑模板的统计模型

为了估计 3D 脑模板,提出了一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在数据驱动的最大似然设置下,同时估计偏差场和变形参数。具体而言,模型将变形视为微分同胚群上的随机测地线,并从数据中估计变形和偏差场的方差参数,而非随意设定。

在模板估计实验中,评估了映射到估计模板的图像分割重叠情况。通过将 10 张个体图像映射到模板空间并测量成对重叠,结果显示重叠情况与最先进的配准方法在同一数据集上的结果相当。若将核束尺度的顺序优化改为并行优化,重叠情况有望显著改善。

从图示中可以看到,随着核束分辨率的提高,解剖结构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尤其是在胼胝体区域,模板的清晰度尤为明显。此外,还对海马体和壳核等关键区域的图谱进行了视觉检查,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模板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多尺度变形的益处。

贝叶斯多视图流形学习模型

在流形学习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处理多个观察视图的新型贝叶斯模型——多视图局部线性潜变量模型(MLL - LVM)。该模型的数据假设位于非线性、低维流形上,并将其建模为局部线性结构。流形的局部结构和坐标是从训练集中估计的潜在随机变量。

生成模型
  • 观测数据 :模型的输入是一组包含 N 个观测和 V 个视图的多模态数据。每个观测 $y_n$ 由 V 个观测视图组成,即 $y_n = {y_{n1}, y_{n2}, \cdots, y_{nV}}$,每个视图具有相应的维度 $d_{y1}, d_{y2}, \cdots, d_{yV}$。图 G 表示观测之间的邻接关系,其对称的 N×N 邻接矩阵 G 中的元素 $\eta_{nm}$ 表示观测 n 和 m 是否为邻居。
  • 假设分布与潜变量关系
    • 嵌入坐标 $x$ 被约束为邻居点具有相似的坐标,其先验分布为:
      $log p(x|G, \alpha) = -\frac{1}{2} \sum_{n = 1}^{N} (\alpha |x_n|^2 + \sum_{m = 1}^{N} \eta_{nm} |x_n - x_m|^2) + const.$
    • 对于每个视图 v 的线性投影矩阵 $C_v$,其先验分布约束相邻映射在 Frobenius 范数意义下接近:
      $log p(C_v|G) = -\frac{\epsilon}{2} |\sum_{n = 1}^{N} C_{n}^v |^2_{F} - \frac{1}{2} \sum_{n = 1}^{N} \sum_{m = 1}^{N} \eta_{nm} |C_{n}^v - C_{m}^v |^2_{F} + const.$
    • 观测视图在给定 $x$ 的条件下是独立的,模型似然定义为 V 项之和:
      $log p(y|C, x, \gamma, G) = \sum_{v = 1}^{V} log p(y_v|C_v, x, \gamma_v, G)$
      其中,每个视图的对数似然分量为:
      $log p(y_v|C_v, x, \gamma_v, G) = -\frac{\epsilon}{2} |\sum_{n = 1}^{N} y_{n}^v |^2 - \frac{1}{2} \sum_{n = 1}^{N} \sum_{m = 1}^{N} \eta_{nm} \gamma_v |\Delta_{m,n}^{y_v} - C_{n}^v \Delta_{m,n}^{x} |^2 + const.$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清晰地看到模型如何对数据进行建模,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建模方式使得模型能够处理多模态数据,挖掘数据中的潜在结构。

变分推理求解

由于精确计算后验分布是难以处理的,因此采用变分推理来近似求解。变分推理通过迭代优化后验估计 q 和实际后验 p 之间的 Kullback - Leibler 散度 KL(q||p),以及模型似然的下界 L 来求解模型。

在变分推理中,共享坐标 $x$ 和线性投影集 $C_v$ 的近似后验分布通过对模型联合分布取期望得到。具体来说,$x$ 的近似后验分布为高斯分布,即 $q^*(x) = N(x|\mu_x, \Sigma_x)$,其中:
$\Sigma^{-1} x = \Sigma^{-1}(0)_x + \sum {v = 1}^{V} {C_v}$
$\mu_x = = \Sigma_x \sum
{v = 1}^{V} _{C_v}$

同时,还计算了期望 $ $,用于后续的更新。$A_v$ 和 $b_v$ 的期望更新公式如下:
$ {C_v} = \gamma^2_v \sum {p = 1}^{N} \sum_{q = 1}^{N} {[\hat{L} {pq}^v - \hat{L} {pm}^v - \hat{L} {nq}^v + \hat{L} {nm}^v] \eta_{pn} \eta_{qm} \times {C_v}}$
$
{C_v} = \gamma_v \sum_{m = 1}^{N} \eta_{nm} { ^T (y_n^v - y_m^v) - ^T (y_m^v - y_n^v)}$

通过这些更新公式,可以逐步优化模型的参数,从而实现对多视图数据的有效处理。

模型的优势与应用

与传统的流形学习技术相比,MLL - LVM 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 能够处理多个观察视图,适用于多模态数据。
- 推导了扩展模型的变分推理更新公式。
- 可以估计缺失视图,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

该模型在医学成像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以 OASIS 脑 MRI 数据集为例,数据包含四个视图:两个对应临床评分,两个对应从 OASIS MR 图像中提取的海马体形状。模型成功地将多模态数据映射到概率嵌入坐标,并估计了测试数据中缺失的临床评分和形状信息。

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流程图表示:

graph TD;
    A[输入多模态数据] --> B[构建生成模型];
    B --> C[变分推理求解];
    C --> D[估计缺失视图];
    D --> E[应用于医学成像];

综上所述,所介绍的统计模型和方法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处理复杂的多模态数据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这些方法扩展到处理更多的人口均值,以及探索更符合几何自然分布的变形模型。

医学图像分析中的模板估计与贝叶斯多视图流形学习

模型应用案例深入分析

以 OASIS 脑 MRI 数据集的应用为例,更深入地探讨 MLL - LVM 模型的实际效果。在这个数据集中,每个患者的数据作为一个观测,不同类型的测量(临床评分和海马体形状)构成了不同的视图。

视图类型 描述 维度
临床评分视图 1 患者的某项临床指标评分 根据具体指标而定
临床评分视图 2 患者的另一项临床指标评分 根据具体指标而定
海马体形状视图 1 左海马体的形状信息 从图像提取的特征维度
海马体形状视图 2 右海马体的形状信息 从图像提取的特征维度

在训练阶段,模型通过对这些多模态数据的学习,得到了共享的潜在流形坐标。在测试阶段,当部分视图缺失时,模型能够利用已有的视图信息来估计缺失的视图。

例如,当某个患者的临床评分视图 1 缺失时,模型可以根据其他三个视图(临床评分视图 2、海马体形状视图 1 和 2)以及训练得到的模型参数,计算出该患者临床评分视图 1 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实现对缺失视图的估计。

这个过程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以下步骤:
1. 数据预处理 :对输入的多模态数据进行归一化、特征提取等操作,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 模型训练 :使用训练集数据,通过变分推理求解模型的参数,得到共享坐标 $x$ 和线性投影集 $C_v$ 的近似后验分布。
3. 缺失视图估计 :对于测试数据,根据已知视图和训练好的模型参数,利用推导的公式计算缺失视图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
4. 结果评估 :将估计的视图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评估模型的性能,如使用均方误差、相关系数等指标。

技术点分析与对比

与传统的流形学习方法相比,MLL - LVM 模型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方法通常假设单一的观测源,无法有效地处理多个不同类型的视图。

例如,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常用的线性流形学习方法,它只能处理单一模式的数据,无法考虑不同视图之间的关系。而 MLL - LVM 模型通过引入多个视图和潜在流形坐标,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统一处理,挖掘数据中的潜在结构。

另外,局部线性潜变量模型(LL - LVM)虽然也是一种概率模型,但它只能处理单一视图的数据。MLL - LVM 模型是对 LL - LVM 模型的扩展,能够处理多个视图,并且推导了相应的变分推理更新公式,使得模型在多视图数据处理上更加有效。

以下是几种方法的对比表格:
|方法|处理视图数量|数据类型|求解方法|是否能估计缺失视图|
| ---- | ---- | ---- | ---- | ---- |
|PCA|单一视图|线性数据|特征值分解|否|
|LL - LVM|单一视图|非线性数据|变分推理|否|
|MLL - LVM|多个视图|多模态数据|变分推理|是|

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 MLL - LVM 模型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拓展。

  • 模型复杂度优化 :当前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计算复杂度较高。未来可以研究如何优化模型的结构和算法,降低计算成本,提高模型的效率。
  • 更多视图类型的处理 :目前模型主要处理临床评分和海马体形状视图,未来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类型的视图,如基因数据、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等,进一步丰富数据的模态。
  • 结合其他技术 :可以将 MLL - LVM 模型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相结合,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以下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流程图:

graph LR;
    A[模型复杂度优化] --> B[降低计算成本];
    C[更多视图类型处理] --> D[引入基因、功能磁共振数据等];
    E[结合其他技术] --> F[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结合];
    B --> G[提高模型效率];
    D --> G;
    F --> G;
总结

MLL - LVM 模型为医学图像分析中的多模态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多个视图和潜在流形坐标,模型能够挖掘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实现对缺失视图的估计。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在 OASIS 脑 MRI 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流形学习方法相比,MLL - LVM 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性能,拓展模型的应用范围,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展开,采用Matlab代码实现相关算法,属于顶级EI期刊的复现研究成果。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在多无人机系统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通过构建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多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轨迹一致性和稳定协同飞行。研究涵盖了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建模、优化求解及仿真验证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支持,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无人机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科研或工程应用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自动化、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程师;熟悉Matlab编程和基本控制理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仿真验证;②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③掌握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提升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理解实践能力;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DMPC算法的构建流程、约束处理方式及一致性协议的设计逻辑,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编队控制等相关技术,以深化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整体认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