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辨率技术:从低分辨率图像到高分辨率重建
1. 观测模型
为了全面分析超分辨率算法,明确高分辨率图像与多个低分辨率图像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其中,观测模型是一种著名且广泛使用的图像形成模型。其基本概念是,如果我们知道多个低分辨率图像是如何从高分辨率图像生成的,那么就可以通过观测模型的逆过程,从多个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
对于视频序列,我们用 (f (x, y, t)) 表示被捕获的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动态场景。若该场景按照奈奎斯特准则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采样,就可以用高分辨率序列 (f_l (m, n)) 表示,其中 (l = 1, \cdots, L),(m = 0, \cdots, PM - 1),(n = 0, \cdots, PN - 1),分别为离散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参数 (P) 被称为放大因子,为了简化且不失一般性,我们在两个方向上使用相同的放大因子 (P)。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可用图像,可能无法在两个方向上以相同程度提高空间图像分辨率。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引入图像和图像序列的矩阵 - 向量表示法。每个 (PM \times PN) 的图像可以通过字典序排序转换为 ((PM \times PN) \times 1) 的列向量。高分辨率序列中第 (l) 个图像用 ((PM \times PN) \times 1) 的向量 (f_l) 表示,若将所有帧 (f_l)((l = 1, \cdots, L))按字典序排序,可得到维度为 ((L \times PM \times PN) \times 1) 的向量 (f)。
高分辨率序列 (f) 输入到成像系统后生成低分辨率图像 (g)。超分辨率的目标是从可用的低分辨率图像中获取高分辨率帧 (f_k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