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基于两个案例研究的维度需求分析
1. 引言
当前,能源系统转型和气候目标对政治和社会至关重要。未来,公用事业公司若想取得成功,需从集中控制的电网基础设施向分散式结构转变,以确保可再生能源更多地并入电网。这可通过加强电力流的测量、控制和自动化,以及区域高分辨率监测和控制来实现,同时借助新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电网更智能。
为评估公用事业公司,可应用特定于能源领域的成熟度模型,帮助公司了解自身现状,进而追求电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目标。由于能源领域变化巨大,公用事业公司在流程、程序、方法和技术方面需高度灵活、适应变化。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研究,探讨是否有适用于智能电网领域的成熟度模型,若没有,应考虑哪些维度,以及在收集需求时应采用规范方法还是敏捷方法。
2. 背景知识
- 能源行业
- 历史与电网基础设施 :自19世纪以来,工业化国家的公司可方便获取能源,且能源易于控制。电气化开始后,全球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公用事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能源供应。如今,公用事业电网分为低、中、高和特高压,配电网运营商负责低、中、高压电网,输电系统运营商负责特高压电网。
- 拆分 :能源行业的拆分指公用事业公司的电网和销售业务的法律分离,旨在确保电网的中立运行。此规定适用于德国和欧洲电力市场,但美国电力市场不存在这种分离。
- 集中式与分散式供电 :集中式能源供应通常由大型发电厂通过电网向所有消费者供电;分散式能源供应则有多个可再
欧洲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构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