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对农业相关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的影响
1. 虹吸效应与地方政策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发布“意见”后,在分析资本市场对扶贫的积极作用时,有观点指出,由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存在,产生了虹吸效应,使中国金融体系更具掠夺性。也就是说,即便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充足,其他要素仍会涌向这些地区,进而产生经济泡沫。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施“穷追富”战略,不可避免地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了“虹吸效应”。
国务院启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 2020年)》后,省级政府也加大了扶贫政策力度。各地区的扶贫任务促使其寻求更多资源。各地制定的政策包含对知识分子和企业的大量支持,这将吸引生产要素。若政策制定得当,再加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政策环境的多方面推动,地方将能够抵御“虹吸效应”,实现反虹吸,从而减轻经济体系的掠夺性。政策完善的省份更有可能实现反虹吸,使生产要素留在本地,当地农业相关上市公司将得到大力发展,融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 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做出如下假设:政策发展更完善的地区,农业相关上市公司将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进一步细化为以下三个假设:
- 假设1:区域政策越完善,农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能力越强。
- 假设2:区域政策越完善,农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越强。
- 假设3:区域政策越完善,农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能力越强。
3. 研究设计与数据
3.1 样本选择
最初选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79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为2014 - 2017年的年度平衡面板数据。选择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