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研究中的内构型空间方法概述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内构型空间方法(ECSA)是一种统一的方法论,它涉及到众多关键概念、思想和算法,与当代控制理论紧密相连。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法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1.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可分为局部性能指标和全局性能指标。
1.1 局部性能指标
- 内构型的机动性 :内构型 $u(·)$ 的机动性与机动性椭球的体积成正比,奇异构型的机动性为零。
- 条件数 :在给定构型下,机动性矩阵的条件数计算公式为:
[κ_{q_0,T}(u(·)) = λ^{1/2} {M {q_0,T}(u(·))}λ^{-1/2} {M {q_0,T}(u(·))}]
条件数用于计算构型 $u(·)$ 的“各向异性”程度。当条件数等于 1 时,机动性椭球变为球体,意味着内构型空间中任何方向的运动都被雅可比矩阵以相同方式“放大”,这种构型被称为各向同性构型。需要注意的是,在奇异构型中,条件数会增长到无穷大。
1.2 全局性能指标
全局性能指标被理解为局部指标在内构型空间某一区域上的平均值。确定这些全局指标需要先引入内构型的有限维参数化,例如通过用构成内构型空间基的有限个函数来近似控制函数。
通过优化局部性能指标,可以确定定义移动机器人所谓运动模式的内构型(控制函数)。而优化全局性能指标则有助于移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
2. 重复性
重复性是机器人运动规划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