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及社会科学的理念”:一种理念的遗产》
1. 引言
曾有人问如何在会议上介绍某人时,得到的回答是:“你想说什么都行,就是别提及社会科学的理念。”本文梳理了关于“社会科学的理念”自首次被接受以来的各种解读,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要求,也能让我们明白多年来我们有理由更积极地看待其遗产。
本文聚焦于社会科学哲学领域中对这一理念的负面评价,论证这些评价是如何普遍误读该理念的,并探讨其如何与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和批判性社会研究相关。它抵制社会科学哲学中的传统解读,强调良好的社会研究与哲学在特定伦理导向方面的不可分割性。
文章结构如下:
- 第一部分简要讨论这一理念及其最初被解读为文化相对主义和社会变革保守主义的情况。
- 第二部分将各种负面(以及一些正面)解读归纳为认识论或本体论解读,展示其如何被同情者和批评者误读为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普遍基础。
- 第三部分通过关注该理念中强调哲学和社会研究不可还原的伦理特征的内容来反驳这些解读,并得到后期著作、评论和课程笔记的支持。
- 第四部分将该理念引入当前社会科学哲学,特别是批判性社会理论的辩论中,论证其持续的相关性。
2. 对社会科学理念的主要解读
该理念主要被视为社会科学哲学的一部分,试图为适当的社会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但实际上在实质性知识生产和社会批判方面提供的工具不足。它被认为坚持社会研究不能超越所研究社会生活参与者的概念界限,导致对自身社会生活形式的保守态度、对陌生社会生活形式的盲目信仰,以及在比较不同独立社会生活形式时的相对主义。
早期解读认为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语言唯心主义者,其对不同社会生活领域进行概括的可能性的批评使其陷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