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中的行动者首要性与相关思考
1. 政治权威问题的背景与思考
政治哲学中,“什么是政治权威”这一问题常出现在特定政治分歧的背景下。许多伟大的政治哲学作品,都是哲学家为其深切投身的政治事业而创作的,这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像柏拉图、霍布斯、洛克、卢梭,以及当代的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薇依等哲学家,他们对“权威是什么”的阐述,都与他们对不同类型公民社会的偏好观点紧密相连。这表明,“什么是政治权威”这一问题的意义,源于特定的政治关切情境,而这些关切并非人人都有,还可能与他人的关切相冲突。
政治理论家的处境或许与艺术史学家类似。艺术史学家若要理解其所处时代艺术家面临的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感。他无需评判谁的画作构图最佳,但必然要从引导当时艺术家的审美关切“内部”开展工作,用柯林伍德的话说,就是要重演他们的推理过程。柯林伍德在自传中提到,他观察父母的艺术创作后,学会将画作视为解决绘画中特定问题的可见记录,而非供行家欣赏的成品。
同理,政治权威的本质问题“从特定政治关切的情境中获得意义”,需要从行动者的视角来探讨。这意味着,脱离这些情境抽象地讨论政治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意义的。正如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绘画构图方式,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合法政治权威定义。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这个问题本身都不尽相同。
2. 政治权威与同意的概念
温奇在其遗作中讨论了同意的概念。他认同任何合法权威概念都包含某种同意的理念。但他认为,洛克和霍布斯提出的关于政治同意本质的一般性问题,实际上预设了历史特定的框架,在这些框架中,同意问题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出现。个体并非面临人类社会生活应如何组织的抽象问题,而是出生在一个已经面临特定政治选择的社会中,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