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KLM框架进行可废止论证
在推理工具的应用中,其得出的结论往往令人费解。为这些结论提供论证,能让用户清楚知晓知识库中用于推导该结论的具体陈述。目前,已有工具可对经典蕴含关系进行解释,但在可废止推理领域,此类工具尚付阙如。本文聚焦于Kraus、Lehmann和Magidor提出的KLM框架,这是命题逻辑(PL)的一种扩展,可实现可废止推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可废止论证理论框架及实现该框架的软件工具。
背景知识
- 命题逻辑基础 :在经典的命题逻辑推理中,解释和蕴含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命题逻辑中的陈述由有限的命题原子集构建而成,通过二元连接符(如∧、∨、→、↔)和否定运算符¬递归形成命题公式。解释是将命题原子映射为真或假的函数,当公式在解释规则下求值为真时,该解释满足该公式。知识库是有限的命题公式集,若解释满足知识库中的每个公式,则称该解释满足该知识库。当且仅当满足知识库K的每个解释也满足公式α时,称知识库K蕴含公式α,记为K ⊧α。若两个命题公式α和β在所有满足α的解释下也满足β,反之亦然,则称它们逻辑等价,记为α ≡β。
- 经典蕴含的论证 :Horridge定义了论证的概念,用于为经典蕴含提供解释。对于蕴含关系K ⊧α,若子集J ⊆K且J ⊧α,同时不存在真子集J ′ ⊂J使得J ′ ⊧α,则J是该蕴含关系的一个论证。Horridge还定义了计算经典蕴含论证的算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先扩展子集S直至S ⊧η(算法1:ExpandFormulas),然后在不破坏蕴含关系的前提下收缩S(算法2:ContractFormulas),以此识别出单个论证(算法3:ComputeSingleJustific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