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容器技术:构建高效系统的关键
1. 自动化之自我修复
在构建自动化和自我修复平台时,首先要考虑自我修复发生的时机。你是想在故障发生后才关注,还是想提前察觉问题的迹象呢?是采取主动还是被动的方式?显然,在问题恶化之前就发现并解决它是更好的选择。主动的自我修复系统可以以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让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建,在流量减少时安排故障转移,让节点优雅地释放资源。这样可以将停机时间安排在合适的时候,以适应组织的变更控制流程,甚至可以实现包括获取平台变更批准的管理工作在内的全自动化。
1.1 自我修复的实现方法
理论上谈论自我修复很简单,但如何为你的系统实现这样的解决方案呢?以下是一些初步的建议:
- 设置关卡(Gates) :就像运河需要闸门来控制水流一样,自我修复环境也需要关卡。关卡是验证刚刚发生情况的停止点。例如,在开始冗长的修复过程之前,先检查简单的解决方案,如重启是否有效。关卡不一定是技术配置,高度监管的组织可能需要引入变更控制关卡。一个主动的自我修复平台可以识别潜在问题并提出变更请求,只有在请求获得批准后,修复行动才会在规定的变更窗口内继续进行。另一个有用的关卡是在故障系统重建后,在将流量切换回之前暂停一下,以防潜在问题未被检测到。在开发自我修复平台时,关卡应该是首先构建的部分,可将其视为验证逻辑是否有效的诊断点。
- 工具使用:自动化和状态管理 :结合状态管理工具和自动化平台,你应该能够构建出足够的逻辑来实现有趣的自我修复。你需要学会解析日志以获取重要信息。使用像 Splunk 这样的日志收集系统,不断收集日志,从而构建潜在问题的数据库。如果自我修复逻辑匹配到可能的
自动化与容器技术详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