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管理:补丁、备份、灾难恢复及最佳实践
1. 补丁管理
1.1 典型补丁流程
典型的补丁流程示例图仅考虑了沙箱环境后的测试,未考虑不同平台上的不同软件包。为了更好地管理补丁,建议在预生产环境中进行自动化测试。预生产环境应是生产环境的镜像,在预生产环境完成补丁后,能更好地判断生产环境在打补丁后是否会出现问题。
1.2 补丁管理系统
使用像 Spacewalk 或 Red Hat Satellite 这样的补丁管理平台有助于管理补丁周期。这些系统具备让系统管理员隔离补丁或勘误信息,使其不进入特定环境的功能。
以 Satellite 6 为例,它可以对下载的软件包和勘误信息进行分组。这些分组的软件包和勘误信息会进行版本控制,并推送到特定环境。系统管理员可以决定哪些环境接收哪些更新,这对于那些经常随意执行 “yum update” 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丁管理系统:
| 系统名称 | 用途 |
| — | — |
| Red Hat Satellite | 用于 RHEL 6 及以上系统,可用于打补丁、系统配置等 |
| SUSE Manager | 用于 SUSE 系统,可用于打补丁和系统配置 |
1.3 补丁规划
制定系统补丁计划几乎和打补丁本身一样重要。一个好的补丁计划应涵盖补丁的应用方式、来源(补丁管理系统)、安装检查方法,以及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如何回滚补丁。如果计划完善,经验不足的系统管理员也能执行,从而分担工作负载。
1.4 回滚方法
当系统补丁造成的危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