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灯的自主跟踪技术解析
1. 算法概述
在车辆尾灯的自主跟踪算法中,首先会扫描整个帧并确定平均亮度水平。基于此亮度水平,在设定的间隔内使用“夜间”或“白天”阈值,且在此期间假定光照条件不会发生剧烈变化。会定期重新评估亮度水平,以验证光照条件是否改变。由于夜间、黄昏和黎明的光照亮度水平非常相似,它们被归为一类阈值,而白天条件则归入另一类。这些阈值是通过分析一天中不同时间拍摄的400多张图像的尾灯信息,以适应光照条件的变化而经验性获得的,最终在Y’UV色彩空间中得到宽泛的白天和夜间软阈值。
2. 候选灯对识别
2.1 候选区域检测
- 颜色阈值筛选 :使用一组针对红色和白/黄色的软颜色阈值来检测潜在的灯候选区域,这些颜色在车辆尾灯中最为常见。使用软颜色阈值常导致大量误报,但可通过对称性和直方图测试以及跟踪和校正机制消除。将包含白/黄色和红色的区域赋予非零值,其他区域赋予零值。
- 区域筛选与处理 :消除那些白/黄色且不与任何红色区域相邻的区域,将其他区域保留并转换为二值图像。对剩余区域应用形态学操作(先闭运算后开运算)生成“斑点”,为每个“斑点”绘制边界框并计算质心坐标。
- 区域面积验证 :为提高计算效率,验证每个潜在灯候选区域的面积,消除超出可接受灯尺寸范围的区域(以捕获帧面积的百分比指定,使算法适用于更高分辨率),这一步还可消除可能通过软颜色阈值但并非实际车辆尾灯的大区域。
2.2 对称性验证
- 计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