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网关:从一代到二代的演进与应用
1. 第一代API网关(2010年代初)
2000年代末到2010年代初,API经济和相关技术开始兴起。像Twilio这样的公司颠覆了电信行业,其创始人Jeff Lawson称“我们将整个混乱复杂的电话世界简化为五个API调用”。Google Ads API让内容创作者能够通过网站盈利,Stripe则使大型组织能够轻松对服务访问收费。
2007年末成立的Mashape是早期尝试为开发者创建API市场的先驱之一。尽管其最初愿景未能完全实现,但Mashape商业模式的一个副产品是基于OpenResty和开源NGINX实现的Kong API网关的诞生。其他实现还包括WSO2的Cloud Services Gateway、Sonoa Systems的Apigee以及Red Hat的3Scale Connect。
这些是针对开发者、平台团队和系统管理员的首批边缘技术。主要关注点在于管理API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并提供系统集成功能,如端点、协议连接器和翻译模块。由于提供的功能范围广泛,绝大多数第一代API网关以软件形式实现。
许多产品中出现了开发者门户,使工程师能够以结构化方式记录和共享他们的API。这些门户还提供访问控制、用户/开发者账户管理、发布控制和分析功能。理论上,这将使API的轻松货币化和“将API作为产品”的管理成为可能。
在边缘开发者交互的演变过程中,对OSI网络模型应用层(第7层)的HTTP部分的关注日益增加。前几代边缘技术通常关注IP地址和端口,主要在OSI模型的传输层(第4层)运行。允许开发者在API网关中根据HTTP元数据(如基于路径的路由或基于头部的路由)做出路由决策,为更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