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效应

概念:

当用等离子刻蚀方法制作与晶体管栅极相连的金属线时,有可能使金属线充电至一个足以使薄栅氧击穿的高电压。这称为等离子引起栅氧破坏,或简称为天线效应。

危害:

他会增大泄漏,改变阈值电压并降低晶体管的预期寿命。

由于较长的导线会积累更多的电荷,因而有可能破坏栅极。

天线效应规则:

天线规则规定了当没有源或漏可以作为放电元件时能够连致栅极的金属线的最大面积。较大尺寸的栅极可以承受较多的电荷的积累。通常这一设计规则规定了金属线面积与栅极面积间所允许的最大比例以保证金属线上的电荷不会损坏栅极。

消除天线效应:

(1)“跳线法

(2)加放电二极管



### 地网络形成天线效应的原因 地网络中的电流路径如果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分布特性,在高频信号作用下可以表现出类似于天线的行为。当这些导体的尺寸接近电磁波的波长时,能够有效地发射或接收无线电频率的能量[^1]。 具体来说,当地网络内的金属走线或其他导电部分构成回路并达到特定几何形状与大小时,会在周围空间产生感应磁场;而这种变化着的磁场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交变电场,从而实现能量向外传播的功能,即形成了所谓的“天线效应”。 ### 对系统的影响 #### 干扰其他电子设备 由于意外产生的辐射可能干扰临近敏感电路的工作状态,造成数据误码率增加等问题。这不仅限于同板上的组件之间相互影响,还可能导致跨设备间的串扰现象发生。 #### 性能下降 对于高速通信链路而言,任何额外引入的噪声源都会降低整体吞吐量以及可靠性指标。特别是在无线通讯环境中,不期望存在的射频泄漏可能会削弱合法信道的质量,甚至引发安全漏洞风险。 ```python # Python代码用于模拟简单偶极子天线模型下的远场强度计算 import numpy as np def dipole_radiation_pattern(theta, length, wavelength): k = 2 * np.pi / wavelength beta = k * length / 2 numerator = (np.cos((k*length/2)*np.cos(theta)) - np.cos(k*length/2)) denominator = np.sin(theta) return abs(numerator/denominator) theta_values = np.linspace(0.01, np.pi-0.01, 180) radiation_intensity = [dipole_radiation_pattern(t, 0.5, 1) for t in theta_values] print(radiation_intensity[:10]) # 输出前十个角度对应的相对辐射强度值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