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东数西算”“信创加速”与“人工智能+”三重政策叠加下,我国云平台从“可用”走向“好用”“易用”,形成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行业云、边缘云“五朵云”并存格局。本文系统梳理了 2020-2025 年国内云平台建设历程,提出“三段十阶”成熟度模型;对比飞天、鲲鹏、太极、TencentOS 等四大技术路线;给出能源、交通、制造、金融、医疗、教育六大行业落地场景与量化成效;最后指出“信创深水区”“AI 原生”“云网端融合”三大趋势,为“十五五”云基础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平台;国产化;信创;AI 原生;东数西算;混合云
一、建设现状:智算基础设施规模化与市场集中化
当前,国内智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据国际调研机构Omdia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已达223亿元,预计全年将达518亿元,市场进入爆发期-6。在算力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智算规模达到788 EFLOPS(FP16),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1。
市场格局方面,阿里云以35.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6。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积极布局,如中国电信在江西投资20多亿元打造鄱阳湖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在长三角地区打造全国首个“四算合一”调度平台-5。浪潮云则宣布年内将落地分布式智能云节点超过1000个,推动算力服务广泛覆盖-4。
二、技术路线:从“云原生”向“AI原生”演进
技术架构上,主流云平台正经历从“云原生”到“AI原生”的范式转变-10。中国移动在《云智算技术白皮书》中率先提出将传统云计算的三层架构升级为AI IaaS、AI PaaS、MaaS(模型即服务)和AI SaaS四层新架构-7。
AI原生架构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以Agent为核心运行实体:支持自主规划、多模态交互与工具调用能力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497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