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报率、漏报率与准确率:理论与代码实现
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安全检测等领域,误报率、漏报率和准确率是评估模型或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通过代码实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1. 误报率(False Positive Rate, FPR)
定义
误报率是指被错误地识别为正类(如危险液体)的负类(如安全液体)的比例。换句话说,它是实际为负的样本中被错误地预测为正的比例。
计算公式
误报率=实际为负的总数(FP + TN)误报数(FP)
其中:
-
FP(False Positive):误报数,即实际为负但被预测为正的样本数。
-
TN(True Negative):正确识别为负的样本数。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安全检测系统,测试了100个样本,其中实际为负的样本有80个,误报了10个,则误报率为:
\text{误报率} = \frac{10}{10 + 70} = 0.125 \text{(或12.5%)}
2. 漏报率(False Negative Rate, FNR)
定义
漏报率是指被错误地识别为负类的正类的比例。换句话说,它是实际为正的样本中被错误地预测为负的比例。
计算公式
漏报率=实际为正的总数(TP + FN)漏报数(FN)
其中:
-
FN(False Negative):漏报数,即实际为正但被预测为负的样本数。
-
TP(True Positive):正确识别为正的样本数。
示例
假设在100个样本中,实际为正的样本有20个,漏报了5个,则漏报率为:
\text{漏报率} = \frac{5}{5 + 15} = 0.25 \text{(或25%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